玄武门到底有多重要,为何唐朝的多次军事政变都围绕玄武门爆发
创始人
2025-10-01 17:32:24
0

全文共2768字 | 阅读需6分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军事政变频率很多的朝代。

从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的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第一次玄武门政变,再到张柬之推翻武则天的神龙政变和太子李重俊推翻唐中宗李显的景龙政变,最后到李隆基带领万骑官兵冲入玄武门,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的唐隆政变,唐朝围绕玄武门先后爆发了4次军事政变。

那么,玄武门到底有多重要?为何唐朝的4次军事政变都都围绕玄武门爆发呢?

上图_ 唐朝军队

  • 玄武门的重要性

玄武,是用来表示天空中四大方位(东西南北)区域的四组动物之一,其具体的代表内容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玄武是北方七个星宿组成的龟蛇相缠的动物,在古代神话传说中为古代北方之神,代表北方。

到了唐朝时期,唐长安城和洛阳城这两座都城的皇城城门明明就和“天空方位”扯上了关系。为了体现皇权的绝对权威和皇权不可侵犯的至高无上,唐朝朝廷在修建长安城和洛阳城宫城的时候,就把长安城和洛阳城宫城的城门按照各自所在方位和“天空方位”的顺序进行命名。比如,玄武为代表天空北方的动物,又为北方之神,所以朝廷就把位于北方的宫城城门命名为玄武门。

上图_ 唐朝长安平面图

玄武门到底有多么重要呢?要想明白玄武门的重要性,我们就得了解唐朝长安城和洛阳城皇宫宫城的规制。

在唐朝,皇宫宫城是皇帝处理政务、上朝和居住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一个国家的权力中心,其地位等于今天的各国“总统府”。唐长安城的太极宫和大明宫。以及洛阳城的皇宫宫城,其规制是完全一样的,都沿着由南向北的中轴线排列,分为外廷和内廷。

其中,外廷是皇帝上朝接见大臣、处理政务、和大臣乃至各国使节举行宴会的地方。而内廷是皇帝和后宫嫔妃生活的地方,里面有皇宫内部的花园,景色优美。最关键的是,不管是唐朝的太极宫、大明宫,还是洛阳城的皇宫,外廷在皇宫宫城的南部,内廷在皇宫宫城的北部,皇宫北边城墙,以及北边城墙的正门——玄武门对皇宫内廷的安全,乃至皇上本人的安全和皇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种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里呢?具体说来,玄武门一带地区是禁卫军司令部驻地,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和雄厚的兵力。这样一来,玄武门的重要性就非常明确了:政治敌对势力一旦控制玄武门,就能控制皇宫内廷。控制内廷就能控制皇帝,进而控制忠于皇帝的政治势力。一旦控制皇帝,政治敌对势力就能推翻皇帝取而代之,进而控制国家政局。

上图_ 玄武门政变

  • 四次军事政变和玄武门

不管是长安城还是洛阳城,控制玄武门就能控制内廷,进而控制皇帝和国家政局,这是玄武门重要性的简单概括,也是政治敌对势力在玄武门发动军事政变的直接原因。事实证明,唐朝的4次政变都围绕着玄武门展开,就是发动政变的敌对政治势力和皇帝(当朝者)之间的政治博弈。

第一次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公元626年,是李世民和李建成为矛盾的爆发。

为了夺取太子之位,进而登上皇位,李世民在暗中收买了玄武门禁卫军的将领常何,而常何本人原先是忠于李建成的将领。随着禁卫军的将领被李世民收买,李世民在政变发生前就已经控制了玄武门,而李渊和李建成,李元吉还对李世民军队控制玄武门的事情一无所知。

上图_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626年六月初一,李建成和李元吉从玄武门进入皇宫,准备就“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一事和父皇李渊对说个明白。就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从玄武门进入皇宫的一瞬间,秦王李世民的政变部队早已埋伏到位。紧接着,政变发生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陆续遇害,尉迟敬德又手持武器控制了唐高祖李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儿子被政变集团全部杀害。

政变发生后,李渊被迫接受李世民发动政变的既成事实,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宣布军国大事都由太子李世民说了算。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大权旁落的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登上帝位,开启了长达23年的贞观之治。

上图_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

第二次玄武门之变(神龙政变)发生在公元705年。

武则天统治后期,佞臣“二张兄弟”祸乱朝政。太子李显的儿子李重润就因为议论“二张兄弟”胡作非为丢了性命。“二张兄弟”的咄咄逼人已经严重威胁到李显的太子之位。对于李显而言,如果不发动政变,除掉把控朝政的“二张”,自己不仅没有可能登皇位光复李唐,其身家性命也会受到“二张”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显和张柬之、以及其他忠于李唐的大臣一起,策划军事政变,消灭“二张”。

705年正月,张柬之等人率领政变部队从玄武门杀入皇宫内廷,在集仙殿走廊将“二张兄弟”杀死。杀掉“二张兄弟”后,政变部队进入武则天居住的集仙殿,武则天听到外边的喊杀声,问“谁在作乱?”张柬之回答“二张兄弟阴谋造反,臣等奉太子之命已经将他们杀掉了。在皇宫禁地诛杀逆贼,惊动陛下,臣等罪该万死。”

武则天很快明白了事情的缘由:太子和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诛杀二张,并让自己退位。神龙政变的结果是——李显正式登基,李唐光复。

上图_ 张柬之记事碑

第三次玄武门之变(景龙政变)发生在707年,李显的太子李重俊不满韦后和武三思掌握朝政大权,进而控制韦后,执掌大权。

707年,李重俊和李多祚等人率领政变部队冲向玄武门,诛杀乱政的武三思一党,随后欲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就在韦后和安乐公主生命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李显和韦后等人一起走上玄武门城楼,李显大声喝令政变部队“汝并是我爪牙,何故作逆?若能归顺,斩多祚等,与汝富贵。”听到皇上的喝令,政变部队突然临阵倒戈,景龙政变以李重俊的失败而告终。

虽然李重俊的政变没能推翻韦后,但李重俊的政变路线却没有问题——他和政变部队从玄武门进入皇宫,进而以武力夺取的方式推翻韦后,控制内廷和当朝皇帝李显,进而控制国家政局。玄武门在李重俊政变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李重俊在政变前让控制皇宫内廷的禁军将领李多祚等人支持自己发动政变,则证明了控制禁卫军部队对于政治敌对势力发动政变的重要性。

上图_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第四次玄武门之变(唐隆政变)发生在公元710年。

韦后毒死李显,欲学习武则天推翻唐朝称帝,唐朝社稷岌岌可危。李旦三子李隆基在姑姑太平公主的支持下,于公元710年农历六月二十发动政变,直接从玄武门冲入皇宫内廷,诛杀了掌握朝政大权,欲准备称帝的韦后,以及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人。韦后一党被李隆基指挥的政变军队杀害。

政变结束后,李旦第二次登基。李旦登基后立李隆基为太子。李隆基登基后的713年,李隆基亲自发动政变铲除太平公主一党,唐朝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开元盛世正式到来。

通过以上的分析就能看出,玄武门在唐朝历史上的4次军事政变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只要能控制玄武门的禁军,从玄武门冲入皇宫,控制皇帝(包括称帝未遂的韦后),政变发动者就能成功通过政变方式,夺取朝政大权。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相关内容

双节出行 这份防骗指南能帮...
低价旅游陷阱:馅饼还是陷阱? 随着国庆中秋双节临近,各大旅行社纷...
2025-10-01 09:09:52
奉上节日文旅大餐 3000...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黎存根 9月30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上线“民...
2025-10-01 09:09:48
暖心、便民、智慧、精细……...
暖心、便民、智慧、精细……多样化服务保障百姓乐享假期顺畅出行来源:...
2025-10-01 09:08:58
国际区域新增“休息舱”66...
9月30日上午,白云机场,旅客排队进入国内出发大厅。 供图:机场宣...
2025-10-01 09:08:55
超实用!长假出行“住店避坑...
国庆中秋假期来啦!相信很多小伙伴已经做好了出游计划,即将踏上旅途。...
2025-10-01 09:08:09
在法国酒店房间里关灯
2025-10-01 09:07:52
中濠集团深耕湾区——中濠悦...
在金秋的季节里,备受期待的盛事如期而至。2025年9月29日,中濠...
2025-10-01 09:07:47

热门资讯

原创 1... 戚继光是明代最为传奇的将领之一,他率领的戚家军被称为“16、17世纪东亚最强军团”,几乎创造了古代冷...
原创 农... 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为了防止边境战事威胁到新生政权的稳固,他对以往的防御战略进行了改进。彼时,边境防...
为何说成都救了唐朝的命? 全文共1342字 | 阅读需4分钟 恢弘的三国争霸史也是三座城市的暗战,即魏都洛阳、吴都建业(江苏南...
【珍贵史料(19)】民主建国会... 1952年3月15日,毛泽东约黄炎培谈 “ 五反” 以后民建的工作方针。毛泽东希望民建注意两件事:一...
在新中国的法庭下跪认罪!日本战... 1956年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首次开庭,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审判了36名日本侵华战犯...
原创 6... 公元645年,正值大唐贞观十九年,这一年对于李世民来说,注定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那年冬季,李世民...
原创 宋...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古时的沙场上,既有霍去病那样少年成名、勇猛善战的将领,也有如妇...
原创 刘... 刘裕,一位在历史长河中极具光彩的君主,是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可以说远胜多数开国...
原创 秦... 秦始皇,千古一帝,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全国大一统的君主。他为实现永恒的威名,把全国的民力、财富与...
原创 南... 刘隐(874年—911年4月4日),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唐朝末年和五代初年岭南割据诸侯,南汉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