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操无疑是最具能力和最成功的主公之一。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白手起家,在纷乱的天下中崛起,先后击败了吕布、袁绍等众多强敌,最终统一了北方,为魏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操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背后离不开他众多优秀的谋士和武将的支持。像郭嘉、程昱、荀攸、刘烨等谋士,以及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洪、张辽、张郃、徐晃等一众能征善战的将领,都为曹操的事业出谋划策、披肝沥胆。但即便如此,曹操仍有五个属下,他始终无法完全掌控,究竟是谁呢?让我们通过史料分析来揭示其中的奥秘。
第一个人物就是刘备。刘备曾短暂地归顺过曹操,成为其部下。然而,曹操的个人魅力却始终未能降服这位有志之士。在许都期间,曹操曾多次试探刘备,企图通过言辞诱导刘备支持自己。最著名的就是那次“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意图借此机会观察刘备的态度,但刘备机智地化解了曹操的挑战。最终,在曹操与袁术的战争中,刘备趁机脱离曹操,去占据了徐州,开始了自己的一番事业。此后,刘备多次在南北之间辗转,给曹操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最终建立了蜀汉,与曹操和孙权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如果曹操能够有效地掌控刘备,三国局面或许就不会出现。
第二个无法掌控的人物是司马懿。作为司马家族的杰出代表,司马懿被曹操任命为重要谋士后,与曹丕建立了深厚的关系,逐渐成为曹魏的重要力量。曹操曾在梦中看到“三马同槽”,预感到司马懿与其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未来可能对魏国构成威胁,因此他对司马懿始终心存戒备,多次告诫儿子曹丕要小心提防。然而,司马懿过于聪慧且擅长隐藏自己的意图,他成功地通过了曹操的种种试探,并在曹操去世后,凭借高明的政治手腕发动了高平陵政变,除掉曹爽,控制了魏国的朝政,从此曹魏的政权逐渐转交给了司马家族。可以说,司马懿最终成为了曹魏政权的掘墓人。
第三个不能完全掌控的则是关羽。关羽是刘备的重要将领,深受刘备的信任。曹操在徐州之战后生擒了关羽,并出于对其才华的钦佩,决定收养他,给予厚待,并为其安排了较高的职务。为了争取关羽的归顺,曹操甚至送上了无数金银珠宝,还把吕布遗留的名马赤兔马赠送给了关羽。然而,关羽心中一直惦记着自己的义兄刘备,他的忠诚心使他无法真正归顺曹操。最终,关羽通过“千里走单骑”重新回到刘备身边,摆脱了曹操的掌控,继续为刘备效力。
第四位难以掌控的属下是荀彧。荀彧是曹操最出色的谋士之一,他的智慧和远见为曹操的事业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可以说,若没有荀彧的辅佐,曹操可能很难建立起魏国的基业。然而,在曹操自立为魏王后,荀彧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作为大汉忠臣的荀彧,始终希望能够恢复汉室的江山,而曹操的自封王位让他感到失望。因此,荀彧选择与曹操渐行渐远,最终未能完全为曹操所用。尽管曹操尽力挽留,但荀彧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
最后一位无法掌控的则是陈宫。陈宫曾是曹操的谋士,并为曹操出谋划策,帮助其稳定了兖州的局势。然而,曹操杀害了名士边让之后,陈宫对曹操产生了深深的不满,认为曹操不是一个明君。因此,他与曹操决裂,并加入了吕布的阵营,联合张邈等人叛乱。此举差点让曹操失去兖州这一重要的根据地。最终,曹操成功击败了吕布,并生擒了陈宫,但陈宫坚决不愿归顺,即便曹操以威胁陈宫的母亲来强迫他,也未能使其屈服。最终,曹操只能下令处决陈宫。
综上所述,虽然曹操的领导才能无可否认,但他也并非无懈可击。这五位属下的存在,或许正是曹操无法完全掌控整个天下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