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同一个历史人物,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在三国时期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个被争议的人物正是马超。尽管马超的军事能力是无可厚非的,真正引发争议的,反而是他的性格和思想。
在罗贯中的笔下,马超被塑造成一个正直而刚毅的君子形象。他不仅外表英俊,更是一位勇敢善战的武将。除了绝佳的容貌与卓越的才干,马超还体现了忠诚、仁爱和孝道等高尚品格,因此在小说中,他几乎成了完美的代名词,令人仰慕。 然而,从正史中了解到的马超,是否真如小说所描绘的那样光辉灿烂?答案是否定的。在史书的记载中,马超的形象则显得相对阴暗和复杂。他在战争中展现出的冷酷无情、残酷暴虐以及背信弃义的特质,众多记录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心狠手辣的人物。 一次,曹操计划讨伐张鲁,命夏侯渊前往关中寻找钟繇。在这之前,马超的家族已经作为人质搬到曹操的眼皮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马超和韩遂之间的猜忌让他对被曹操控制的全家无动于衷,而他和鲁莽的行为最终使得他们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果从这件事件来分析,马超可以被视作一个忘恩负义,抛弃亲情,甚至无视家庭的人。 关于马超嗜血残忍的形象,确实有其依据。他与韩遂的联盟破裂后,马超开始了游走四方的生活,换句话说,他就像一个在游击战中挣扎的战士。与他一起反抗曹操的许多地主及土豪们都面临着被捕和斩首的命运,马超对此只是以劝诫威胁,不留情面。这种暴行最终都归咎于他对无辜亲人的施加痛苦。 在经历了各种挫折后,马超最终被曹操逼到汉中,尽管他可能有着无奈或深思熟虑的打算,但最终选择投靠张鲁。在张鲁的麾下,马超深知张鲁对刘备的仇恨,于是他主动找上刘备表示投降。此后,马超的背叛行为被张鲁发现,愤怒的张鲁在投降曹操时,亲手将马超的儿子杀死。马超对此的反应并不符合他所声称的君子形象。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马超体现了“白眼狼”的特质。即便刘备给予了他高位,重用他的能力,但刘备对马超的信任始终缺乏,毕竟马超的过往并不光彩,他不仅抛弃家人、背叛前任,怎能让人完全信赖?刘备内心的隐忧使得他宁愿扶持当年一起奋斗的小将,也不愿将重要权柄交予马超,这无疑是对他的一种防范。 尽管马超在为人处世上存在诸多缺陷,但并未影响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他所率领的骑兵队伍令曹操都为之心惊胆跳。史书记载,马超是西凉人,可能有着少数民族的血统,因此他天生具备了勇猛与战斗的才能。马超所指挥的士兵,多为西凉地区的战士,这里的各民族常年征战,造就了他们个个血性奋战,身材高大健壮,自然与中原的士兵不可同日而语。 由此可见,虽然马超存在性格缺陷,但他强大的实力却使他在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拥有地位并不等于被信任,信任的建立需要更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