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70年过去了,俄共正式为斯大林“翻案”,承认赫鲁晓夫犯了大错
创始人
2025-09-30 10:06:51
0

70年前,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发表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公开揭露了约瑟夫·斯大林在领导苏联期间的错误与罪行。这一报告标志着“去斯大林化”进程的开端,对苏联及全球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可70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却正式宣布为斯大林“翻案”,并指出赫鲁晓夫当年的做法存在重大错误。这一事件不仅在俄罗斯国内引发激烈争论,也在国际社会中激起了广泛关注。

俄共为斯大林“翻案”的动因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逐步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1956年,他在苏共二十大上发表秘密报告,历数斯大林在“大清洗”、农业集体化及个人崇拜等问题上的严重错误。这一报告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批判斯大林,纠正苏联政治中的极端倾向,同时为赫鲁晓夫自身的政治改革铺路。

“去斯大林化”随之展开,包括释放政治犯、平反冤案、拆除斯大林雕像等一系列措施。但这一过程并非没有争议。赫鲁晓夫的批判被部分人认为过于片面,甚至是对苏联历史成就的否定。

70年过去,苏联已不复存在,俄罗斯在后苏联时代的政治、文化与社会转型中经历了剧烈动荡。在此背景下,俄共作为继承苏联共产主义传统的主要政治力量之一,近年来逐渐表现出对斯大林时代重新审视的倾向。

俄共认为,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存在显著的偏颇之处。报告虽然揭露了斯大林的错误,但刻意放大了个人崇拜的负面影响,同时忽略了斯大林在苏联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俄共指出,赫鲁晓夫的批判带有强烈的政治动机,旨在巩固自身权力,而非客观评价历史。这种片面性在俄共看来是对斯大林历史功绩的不公。

俄共进一步认为,“去斯大林化”政策对苏联造成了深远负面影响。赫鲁晓夫的改革虽然短期内缓解了高压政治的紧张氛围,但也削弱了苏联社会的凝聚力,导致意识形态混乱和官僚体系的分裂。俄共将苏联解体的根源部分归咎于此,认为“去斯大林化”是国家衰落的起点。

在当代国际环境下,俄罗斯面临西方制裁、地缘政治压力以及国内经济挑战。俄共认为,重新树立斯大林这一强硬领袖的形象,有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国家凝聚力。斯大林作为苏联崛起的象征,在部分俄罗斯民众中仍具有深厚的认同基础,这一情绪被俄共视为应对当前危机的潜在资源。

斯大林的历史功绩与争议

斯大林在1924年至1953年领导苏联近三十年,其执政时期是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超级大国的关键阶段。

斯大林通过五年计划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从1928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30年代末,苏联建立了庞大的重工业体系,钢铁、煤炭和电力产量大幅增长。这一成就不仅奠定了苏联的经济基础,也为其在二战中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斯大林推行的农业集体化旨在整合分散的小农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尽管这一政策在执行中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和饥荒,但从长远看,它为苏联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提供了粮食和劳动力支持。

1941年至1945年的苏联卫国战争是斯大林领导力的集中体现。面对纳粹德国的入侵,斯大林坚持强硬的军事动员政策,最终带领苏联扭转战局,攻占柏林。这一胜利不仅保卫了苏联的独立,也确立了其战后超级大国的地位。

尽管功绩显著,斯大林的统治也伴随着巨大代价。

1930年代的“大清洗”是斯大林统治的黑暗篇章。数百万苏联公民因涉嫌“反革命”被逮捕、流放或处决,其中包括大量无辜者。这种高压政策虽巩固了斯大林的权力,却也造成了社会信任的崩塌。

农业集体化虽然实现了粮食增产,但其强制推行导致了1932-1933年的大饥荒,尤其在乌克兰地区造成了数百万人死亡。这一事件至今仍是历史争议的焦点。

斯大林通过宣传将自己塑造成“神圣领袖”,个人崇拜的泛滥不仅扭曲了苏联的政治文化,也为后来的权力斗争埋下隐患。

赫鲁晓夫的政策得失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列举了斯大林的多项罪行,包括滥用权力、制造冤案以及忽视集体领导原则。这一报告打破了斯大林的神话,推动了苏联政治的某种“解冻”。它促使苏共重新审视过去,也为后来的改革派提供了思想基础。

赫鲁晓夫的报告虽然揭露了真相,但过于强调斯大林的个人责任,忽视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集体决策的复杂性。这种片面性削弱了报告的可信度,也为后来的历史修正主义提供了空间。

“去斯大林化”虽然释放了部分政治犯,但也引发了社会的不稳定。斯大林形象的突然崩塌让许多民众感到迷茫,而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斗争进一步加剧了混乱。

赫鲁晓夫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同样备受争议。例如,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暴露了其外交政策的冒险性,这不仅损害了苏联的国际形象,也为冷战局势的恶化埋下伏笔。

俄共的“翻案”将重新点燃关于斯大林功过的争论。支持者可能将其视为对苏联辉煌历史的肯定,而反对者则担忧这是对斯大林暴政的粉饰。这种分裂可能加剧社会舆论的对立。

通过重塑斯大林的正面形象,俄共可能进一步推动民族主义情绪的升温。这在短期内或能增强国家凝聚力,但也可能导致对多元声音的压制。

作为俄罗斯第二大反对党,俄共通过“翻案”可能提升其政治影响力,尤其是在左翼选民中。不过,这一立场也可能使其与自由派力量的矛盾加深,影响其在更广泛选民中的号召力。

尽管俄共与克里姆林宫在某些议题上立场相近,但“翻案”可能被视为对现政府历史叙事的挑战。这种微妙的博弈将如何发展,仍需观察。

俄共为斯大林“翻案”的事件,不仅是对苏联历史的一次重新审视,也是对俄罗斯当前社会和政治现状的一种回应。这一事件在俄罗斯国内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它既反映了俄罗斯社会对历史遗产的复杂态度,也揭示了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俄罗斯面临的诸多挑战和困境。

无论支持还是反对,这一事件都提醒我们,历史是多面的,任何对历史的评价都需要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它也警示我们,历史的教训必须被铭记,以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相关内容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省...
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全省大部时段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总体利于出行。假...
2025-09-30 13:09:45
购房补贴、定向礼包,多地“...
来源:新京报 恰逢“金九银十”,多地政府推出购房优惠政策,拿出“真...
2025-09-30 13:08:52
十一国庆节长假大家都去哪里...
国庆假期的出行选择早已多元分化,有人奔赴热门地标感受家国氛围,有人...
2025-09-30 13:08:43
景区缺客流数据?票务管理信...
景区经营者常常抱怨:“客流数据太模糊,根本不知道哪天人多、哪天人少...
2025-09-30 13:08:22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同...
日前,中共中央决定:王伟中同志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委员、常委、书记,...
2025-09-30 13:07:42
四川眉山黑山石组合堆叠 眉...
天然黑山石,这枚大地淬炼的刚毅诗行,以其独特的外在之美、坚韧的内在...
2025-09-30 13:06:57
革命文物丰富了中华文明标识...
章舜粤 战地记者沙飞拍摄的《战斗在古长城》,画面为1938年春守...
2025-09-30 13:06:49
原创 ...
宫女,又称宫人,依据她们的职责和地位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负责...
2025-09-30 13:06:33
原创 ...
十三陵位于北京市的昌平区,自清朝入关后,清政府为了维护与汉人关系,...
2025-09-30 13:06:32

热门资讯

多位媒体人否认足协面谈卡纳瓦罗... 北京时间9月29日消息,据名记斯基拉报道,中国足协今天会和卡纳瓦罗在米兰进行新一轮的直接会谈。报道称...
革命文物丰富了中华文明标识的深... 章舜粤 战地记者沙飞拍摄的《战斗在古长城》,画面为1938年春守卫于河北涞源浮图峪古长城的八路军战...
原创 为... 宫女,又称宫人,依据她们的职责和地位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负责管理君主日常生活的宫人,这些人通常...
原创 清... 十三陵位于北京市的昌平区,自清朝入关后,清政府为了维护与汉人关系,在明朝的十三陵进行了精心的保护。为...
原创 朱... 提到古代中国的权臣,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曹操、司马懿等人。无可否认,曹操与司马懿在历史上都曾一度...
原创 新... 1644年甲申之变发生时,时任大明辽东总兵吴三桂一举成为历史的中心人物。这一事件发生在内有大顺军迅速...
原创 三... 在三国时期,冷兵器主导了战场,其中刀枪棍棒都是近身兵器,偏向防守,而弓箭则是一种远程攻击武器,其威力...
原创 开... 《兴唐传》中的隋文帝杨坚在九位开国元勋的辅佐下,奠定了大隋王朝的江山。被称为“开隋九老”的这九位英雄...
原创 朱... 在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帝在畅春园去世,给雍正帝留下了一个看似太平无事的盛世。然而,康...
1659年顺治问福全和玄烨:长... 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病逝,长子豪格和多尔衮成为了继任者的热门人选。 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为了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