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75年1月12日,年仅19岁的同治皇帝在宫中去世。当时由于同治没有任何子嗣,这就引发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谁将接替他的位置,成为新的皇帝?权力在握的慈禧太后没有等太久,便将她的外甥载湉从醇亲王奕譞那里接了过来,认作自己的儿子,并立他为新的皇帝。后来,载湉便以光绪皇帝的身份登基。然而,原本应该对此感到高兴的奕譞却在此时悲痛不已,甚至在慈禧宣布立载湉为皇帝的瞬间,他便扑倒在地,痛哭不已,连身边的人都无法将他扶起。这样的情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惊。
奕譞对于儿子成为皇帝的反应实在难以理解,很多人都在思索,究竟是怎样的情形让一位父亲在这本应喜庆的时刻而感到如此绝望。实际上,要理解奕譞的悲痛,必须从同治皇帝的死因着手来探讨。在清朝十二位皇帝中,同治无疑是个命运悲剧的皇帝。他在年仅6岁时便失去了父亲咸丰皇帝,母亲慈禧则是一个极具权欲的女性,她的强势使得同治始终无法自由掌控自己的命运。因此,同治的悲剧似乎是命中注定,因而不幸的结局也随之而来。
关于同治的死因,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一些小说和流传的故事称他死于花柳病。然而,在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他却给出了另一个说法:“据我所知,同治是死于天花。虽然天花并非必死之症,但在病重之际,他受到了巨大的精神刺激,这导致了更加严重的病变,最终抢救无效而去世。”那么,这样的刺激究竟是什么呢?溥仪在书中做了详细的描述。
某日,同治的皇后在养心殿探望他,因受了慈禧的责骂而忍不住哭泣。皇后在床前的倾诉让同治感到一丝安慰,他劝她要耐心等待未来的机会。然而,慈禧并未远离,她在外偷听儿子与儿媳的对话,恰好听见了几句不满的话。愤怒的慈禧立刻冲进暖阁,抓住了皇后的头发,不顾场合地对她施加暴力,这使得同治面对此情此景,愤怒和恐惧交织,最终昏厥过去。
同治与慈禧之间的母子关系实际上并不融洽。自6岁登基以来,同治一直处于慈禧的控制之下,直到17岁才得以亲政。然而,朝廷中许多大臣都是慈禧的心腹,未征得她的同意,他几乎无法做出任何决策。这种窘迫的境地让同治愈加感到压抑,以至于在后来的朝见中,他连一句多余的话也不愿说。母子之间的紧张气氛,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不久之后,同治感染了天花,身体日渐虚弱,此外,此前皇后的遭遇给了他极大的心理伤害。在一系列压抑的情绪及激烈的家庭矛盾之下,同治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最终在短时间内便离世。慈禧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表现得如此冷酷无情,而光绪皇帝作为慈禧的接班人,命运则可想而知。因此,当奕譞得知慈禧将要立光绪为帝时,他立刻表示反对,并因压力过大而晕厥过去。奕譞的预感的确应验了,光绪在慈禧的权势下,最终被囚禁于西苑瀛台,饱受折磨。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她甚至派遣人手将光绪毒杀。可以说,同治和光绪是慈禧统治时期,命运最为悲惨的两位男性,其悲剧至今仍然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