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关羽通常被排在二十四位名将的第四位,位于吕布、赵云和典韦之前,紧随其后的是马超、张飞和黄忠。然而,这一排名看起来似乎并不公平。典韦和许褚都是曹操麾下的重要护卫,两人的武艺不相上下,曾在战场上多次对抗,却未曾分出胜负。典韦排名第三,许褚却排第八,这个差距实在有些令人费解。如果典韦最终死于一群小兵之手,或许他的排名会更为合理。
有一句古话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意思是文人的才华难以高下,但在武将的较量中,谁的战斗力更强则一目了然。真正的实力,可以通过实战证明。在三国演义中,张飞经常挑战吕布,认为自己的武艺不逊色于吕布,甚至多次主动挑衅单挑。而关羽则对吕布表现出更多的尊重。在辕门射戟的事件中,张飞愤怒地喊道“打”,但关羽却冷静地表示要“且看吕将军如何主意”。显然,关羽的态度与张飞有所不同,他更尊重吕布的武艺。
吕布死后,关羽对其他敌将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的敌人似乎都成了他“插标卖首”的目标。然而,在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下,至少有七位著名武将逃脱了厄运。虽然真正幸存的可能更多,但我们挑选了七位进行讨论,并根据他们的武力水平进行排名。通过这些排名,我们也能发现,张飞曾与纪灵激战十回合便一刀刺死对方,而纪灵并非最弱;而曾与关羽宽恕过命的黄忠,也并非最强。
如果我们翻开《三国演义》原著,便会发现关羽与纪灵的单挑决非手下留情。纪灵是袁术麾下的一员猛将,手持重达五十斤的大刀,与关羽激战三十回合未分胜负,最终被关羽斩杀。纪灵的武力水平应该接近一流高手,因为他能够与关羽持续激战而不败,这显示出他的非凡实力。如果再进行三十回合,他未必会输给关羽。通过这场战斗我们可以看出,纪灵并非易与之辈,至少他的实力足以与关羽抗衡一段时间。
在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下,最弱的武将可能就是曹魏的王忠——扬武将军、都亭侯。他的失败不仅被史书记载,而且在关羽捉拿他的过程中显得极为轻松。关羽左手倒提宝刀,右手抓住王忠的甲绦,轻松拖下马鞍,横担其上,快速返回阵营。王忠与纪灵的单挑,恐怕连十回合都难以支撑,因此显然是青龙刀下最弱的幸存者。
关羽的巅峰状态下,连徐晃和许褚也未必能够在青龙偃月刀下持续三十回合不败。曾有一次,关羽被两队军队夹击,箭如飞蝗,形势非常紧张。徐晃和许褚联手对抗关羽,但关羽奋力反击,成功击退了两位敌将。此时,曹操显然下定决心要捉拿关羽,要么生擒,要么战死。战斗显示出,徐晃和许褚的合力未能将关羽击败,关羽的武力明显高于典韦。
在下邳之战中,夏侯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成功地将关羽引入包围圈。尽管关羽在击退徐晃和许褚后试图突围,但最终被夏侯惇截住,陷入了困境。夏侯惇与关羽的交战没有最终分出胜负,但夏侯惇在多次交锋中从未落下风。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之后,夏侯惇依然敢于挑战他,口出狂言:“汝于路杀人,又斩吾部将,无礼太甚!我特来擒你,献与丞相发落!”显然,夏侯惇与关羽的较量,绝不逊色于张飞与吕布的对决。
与黄忠的对战也同样充满戏剧性。在长沙的战斗中,黄忠先行败北,若非关羽及时收刀,黄忠恐怕会命丧当场。在这场战斗中,黄忠的战马失蹄,幸好没有受伤,这才有了反击的机会。如果黄忠的马未摔倒,他或许很难逃脱关羽的追杀。
庞德则是关羽的另一个劲敌。庞德的武艺远在魏延之上,魏延虽在汉中战役中有过出色表现,但最终还是被庞德击退。庞德的刀法精湛,关羽曾认为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甚至认为庞德的实力远胜黄忠。庞德和关羽的战斗,无疑是关羽青龙偃月刀下最具挑战性的对决之一。
综上所述,关羽青龙偃月刀下的七位幸存者,包括:庞德、黄忠、夏侯惇、许褚、徐晃、纪灵和王忠。在这些人中,王忠显然是最弱的,而纪灵与徐晃之间的胜负仍然难以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