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朝时期,后妃制度经历了基本的完善和确立。从葬于清东陵的康熙帝的后妃来看,我们可以推测出他的后宫规模庞大,总计达到了一百多位后妃。其中,满族后妃占比达到70%,汉族占25%,而蒙古族后妃仅占少数的5%。这一比例与康熙帝的祖父和父亲的后妃大多来源于蒙古女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今天,我们将要聚焦于康熙帝后宫中的两位重要妃嫔:她们是同父异母的姐妹,孝懿仁皇后与悫惠皇贵妃。
孝懿仁皇后和悫惠皇贵妃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皇后的弟弟的女儿,因此她们与康熙帝是嫡亲的表姐妹。这两位姐妹不仅血缘关系紧密,而且各自美貌出众,宛若冰清玉洁的仙子,国色天香,令人铭记。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原配皇后孝诚皇后去世后,康熙帝在后宫的选择上颇具深意,册立了遏必隆女儿钮祜禄氏为新皇后,而姐姐佟佳氏则被册封为贵妃。在那时,后宫体制尚在逐步完善,贵妃在皇后以下却是地位显赫,深受皇帝宠爱,而妹妹则暂未有封号。
孝昭皇后去世后,佟佳氏开始承担起重任,虽然没有皇后之名,却实际掌握了后宫的权力与职责。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五日,许多人都期待她能被册封为皇后,然而她却仅被晋封为皇贵妃。弟妹之间的命运似乎总是回环交错。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十九日,佟佳氏生下了一个公主,但这位可怜的小公主仅存活了24天,便夭折而去,虽说她的死讯对后宫影响不大,但处理后事时,佟佳氏却选择了快速而低调的方式,将其火化于一个偏僻的地方,并没有进行葬礼。
到了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佟佳氏因重病被正式封为皇后,然而悲剧的是,她在封号的当天便因病去世,成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极短的皇后,仅存活了一天。尽管悲痛,康熙帝依旧为她追封为孝懿皇后,这一封号在后世被铭记。相比之下,她的妹妹或许更幸运一些。
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十二月,年仅32岁的妹妹佟佳氏被册封为贵妃。那时,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和孝懿皇后等都已去世,后宫中既没有皇后也没有其他贵妃,佟佳氏便成为后宫的实际主心骨。岁月在她身上悄然流逝,她在晚年时与和妃瓜尔佳氏共同抚养了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乾隆常常提起她的教诲与养育之恩,表示深深的感激。康熙元年(1736年),她被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然而,时光无情,乾隆八年(1743年)四月初一,她在世上享年76岁,悄然离世,随后于五月被追谥为悫惠皇贵妃,最后安葬于双妃园寝,归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