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半年多的精心筹备,8月19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在长春市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A6、A7栋正式开展。
展览首次全面系统挖掘吉林近现代史,填补了吉林省缺乏近现代史专题展览的空白。
展览的叙事藏于两条时间轴:一面墙概括万年吉林文明脉络,另一条“隐形轴”则从清代封禁政策切入,漫展于4400平方米的广阔空间,以9大展区、28个单元铺陈出从1644年清军入关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壮阔历史长卷。
1200余张历史图片、70余个数据图表、1000余件(套)珍贵实物,其中超半数属首次公开展出,这些共同编织成一部吉林大地血脉深处的立体史诗。
九大展区里的时空折叠
从1644年清军入关的封疆锁钥,到1950年代工业摇篮的机声轰鸣,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以九大展区铺就三百年时空长廊。
历史脉络的铮铮回响始于清代吉林展区。柳条边墙地图与打牲乌拉贡品清单,诉说着封禁政策下资源掠夺与移民拓荒的角力。19世纪末俄日侵略的铁蹄踏碎海岸线,《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吉林从拥有最长海岸线的行政辖区变为距海最近的内陆省。吴大澂“龙虎石刻”拓片、“疆域有志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的铜柱,成为近代中国捍卫领土完整的象征性丰碑。军阀统治展区揭露殖民渗透的疮疤——日本制造的"郑家屯事件"文件旁,中共早期支部藏密件的花瓶暗藏革命星火。
血火抗争的悲壮史诗在伪满洲国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十四年抗日战争展区达到高潮。日伪军警残酷“讨伐”东北抗日武装与十四年抗战展区的少年营战士何畏的单刀形成鲜明对照。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为实现灭亡中国的野心,实施了残酷的细菌战,100部队细菌战罪证,揭示了日伪的累累血债。抗联密营地窨子全景再现,诠释-40℃严寒中"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生命坚韧。
人民伟力托举新生的篇章随之展开。解放战争展区里,1948年颁布的《土地执照》,底部绘有“春耕、夏锄、秋收、送公粮”四幅劳动场景,法律保障下吉林农民首次真正成为土地主人。支前大车18450台、马牛117700头、民工28万余人修桥补路、服勤,支援部队作战粮食846597.5公斤、马料265151公斤……数据背后是吉林人民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抗美援朝展区陈列的军鞋与捐献飞机收据,铭刻吉林人民支援前线的710万元赤诚(可购47架战机)。郭忠田、徐长富、杨宝山、关崇贵、高云和……抗美援朝期间,全省28700名青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现了很多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前线的感人事迹。
新中国三个摇篮的荣光在尾章绽放。毛泽东主席题词的一汽奠基碑与首批解放卡车模型,映照“三年建厂”的创业奇迹;满映殖民标识与长影《白毛女》胶片并置,揭示文化阵地的争夺与收复;老航校“马车拉飞机”的照片旁,吉林化工区亚洲最大电石炉模型轰鸣着“一五”期间的雄心。
4400平方米的空间,收藏的不仅是吉林的三百年时光,更是一个民族在东北边疆生生不息、奋斗图强的精神史诗。
会说话的文物
历史宏大叙事之下,展览以千件实物织就无数个体命运的经纬。本次展览共展出千余件实物展品,其中有500余件是首次公开亮相,首展比例达51.85%。其核心文物展品堪称“省博家底”,70%至80%的珍贵文物来自吉林省博物院馆藏。
“龙虎石刻”拓片、“伪满洲国”御用“万岁”条幅、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关崇贵个人物品等,让观众与历史“面对面”,感受历史的真实性与厚重感。
今年2月,长春市丰乐剧场旧址修缮中发现的6把日俄军刀,其中刻有铭文的俄式军官刀首次亮相。这6把刀在墙壁夹层中被发现,专家根据刀的制式和铭文推测,这柄俄国军刀可能是1903年作为纪念品赠送或奖励给某位俄国军官的。而这个年份,恰是中东铁路开通之时。
“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是日本殖民东北的核心机构,以经营南满铁路为名,实为全方位侵略工具。它通过附属地在长春、四平等地建立“国中之国”,推行文化殖民。展览中,满铁部分档案也是首次公开展出。
尤为珍贵的是抗日报刊《救国时报》——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机关报。《救国时报》共发行152期,登载“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专栏文章14篇、“东北义军捷报”27篇、“抗联文告”16篇、“抗日烈士传略”5篇、反映抗联各军斗争的通讯29篇。
在“新中国的三个摇篮”展区,一汽投产的喜报等实物展品,诉说着吉林对共和国工业化的独特贡献。这些实物与长影集团的红色经典电影、航空事业的早期探索共同构筑了吉林的工业文化底色。
当吉林三百年的时光被如此精心收藏与铺陈,它早已超越简单的怀旧。那些泛黄的文献、沉默的器物、坚毅的面孔所承载的记忆与精神,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被重新擦亮。
街区与展览的时空交响
步出A6、A7栋展厅,历史并未戛然而止。这两座建筑本身,以及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那些历经风雨的近代建筑群,共同构成了一座没有围墙、活态的历史博物馆。街巷肌理间流淌的往昔气息,与展厅内浓缩的三百年激荡风云在此刻交汇贯通。
街区中那些风格各异的近代建筑,漫步其中更能直观感受历史的空间载体,实现从“读史”到“触史”的升华,历史不仅是书本上的记录,更是融入城市血脉的记忆。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等待着每一位走入其中的观众,去触摸,去倾听,去思索,并在心中点燃那束照亮前路的历史之光。
来源:吉祥新闻
编辑:刘通
初审:赵爽
复审:董华一
终审:王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