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备的建议下,赵云本该迎娶桂阳的第一美人樊氏,这原本是一桩政治联姻,双方的结合有助于加强刘备与地方势力的关系,巩固统治。然而,赵云却对此显得异常抵触,尽管樊氏以美貌闻名,却是桂阳太守赵范的寡妇,已经守寡三年。赵云心里产生了极大的矛盾与拒绝情绪。
在中国古代,政治联姻并不罕见,刘备本人也曾多次通过联姻来增强自己的政治资本。他首先迎娶了甘夫人,之后又娶了糜夫人,这些婚姻让糜竺和糜芳成为了他坚定的支持者。后来,刘备甚至与东吴结盟,又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借此加强与东吴的关系。联姻这种方式对刘备来说是有效的政治手段,而他将赵云视作兄弟,自然也希望赵云能够参与其中。然而,赵云并不像刘备那样,能在政治利益与个人情感之间游刃有余。
赵云虽然英勇、机智,但他显然没有刘备那种圆滑的政治眼光。作为一个在长坂坡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英雄,他难以接受娶一个曾为别人之妻的女子。这个想法让他感到不适,虽然他在战场上无所畏惧,但面对私人生活的选择时,却显得格外谨慎,甚至有些固执。对比曹操在私生活上随意娶妻,赵云显然更注重个人的尊严和伦理,尤其是对“娶嫂为妻”这一点,内心深处无法接受。
有趣的是,赵云与桂阳郡守赵范的关系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般简单。赵范在赵云的大军压境下,不得不面临投降的选择。虽然赵范的内心有些动摇,但他最终选择了抵抗,企图以此为未来的谈判筹码。然而,赵云的出手干净利落,迅速拿下桂阳,赵范被俘后表现得十分得体,甚至主动将郡守的印章交给赵云。这种表现让赵云颇为欣赏,两人开始深谈,原来赵范与赵云是同乡,一见如故,结为兄弟。
然而,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赵范的嫂子樊氏作为一个寡妇,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名声,而她的美貌也为赵云所见。赵范似乎有意将嫂子推荐给赵云,而这无疑使赵云感到尴尬。尽管樊氏是桂阳城的第一美人,但赵云作为一个讲究礼节的武将,心里始终觉得不妥,特别是考虑到她曾是自己兄弟赵范的妻子。赵云内心虽然不屑于娶二婚女子,但也不能直接无礼拒绝。赵范的再三劝说,令赵云感到无奈,最终在宴席中忍不住给了赵范一拳,愤然离席。
这场拒婚的事件也使得赵范有些不知所措,虽然他并未放弃,但局势变得复杂起来。赵云的拒绝引发了赵范的愤怒,他与陈应、鲍隆商量,打算通过诈降再行设下陷阱,试图借机杀害赵云。然而,赵云机警且沉稳,察觉到危险后主动出击,再次将桂阳城一举攻下,并俘虏了赵范。
赵云的胜利消息迅速传到了刘备和诸葛亮那里,他们赶到桂阳后,刘备急于主持赵云与樊氏的婚礼,但赵云仍然坚持拒绝,明确提出三点理由:首先,娶赵范之嫂会令他名誉受损;其次,樊氏再婚会违背妇女的节操;最后,赵范尚有变数,未必心诚。赵云最终拒绝了这一婚事,也让刘备感到有些不快,但刘备明白赵云的立场,并没有表现出强硬态度,反而对赵云的坚持表示赞许。
从政治角度来看,赵云的拒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赵范的目的显然是希望通过与赵云的联姻来巩固自己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而刘备也看到了其中的政治价值。尽管赵云在这次事件中的坚持让人感到他的个人情感和政治理智发生了冲突,但最终他仍然坚持了自己的底线,维护了自己的原则,也避免了一场可能的政治风波。
最终,赵云虽然在战场上屡立战功,但在刘备集团中的政治生命却因此遭遇了瓶颈,尽管他一生未尝败绩,却很少受到刘备的重用。从这一点来看,赵云无疑是一个纯粹的武将,缺乏政治家的眼光与灵活性,这也使得他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未能如刘备那样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