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刘备决定发动对东吴的军事行动,目的是为了夺回曾经失去的荆州,同时为关羽的惨死复仇。这场战争的起因与背景都让人感慨万千,但最终刘备在夷陵的战役中被东吴名将陆逊大败,黯然撤退。然而,即便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侥幸取胜,想要重新夺回荆州也绝非易事。
在虚构的《三国演义》中,刘备揪起了强大的军队,声势浩大,竟有七十五万大军进伐东吴,然而历史的真实面貌似乎并不如此。根据当时的史料记载,刘备面对的敌人和自身的兵力都没有小说中描绘得那么夸张。我们可以对比当时的史书具体记载。
《三国志》中提到,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亲自指挥大军攻打孙权,而孙权也向刘备求和,出乎意料的是,刘备对此拒绝而且反应异常激烈。在东吴方面,陆逊、李异、刘阿等将领则派驻在巫山和秭归,以准备防御。另一方面,东吴的吴班、冯习成功地在巫攻破了李异与刘阿的军队,随后进军至秭归。根据《资治通鉴》的相关内容,刘备的军队人数并未超过四万。即使这个人数被认为是蜀国所有军队的总和,是否真实可靠依然存疑。
一些学者认为,在《资治通鉴》中提到的四万多兵力实际上只是吴班和冯习的前锋部队,而刘备真正的中军则在后方,并未出发。另一方面,建安二十年时,刘备在与孙权对峙的情况下率军五万增援关羽,这也说明刘备当时的动员能力大约在这个范围。离夷陵之战已有六年,这个时间段刘备虽然曾在汉中之战中击败曹操,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尤其是在上庸时期,孟达的叛变导致刘封被打败,令刘备又损失了一万余的兵力。
从这几方面来看,刘备在夷陵之战时手上的机动部队可能和在湘水对峙时相仿,因此即便是号称四万多的军队并非全数动员,加上武陵的蛮夷部队,能够集结起的总兵力也不过六万左右。这个结论也可以通过东吴派陆逊迎战时仅带五万士兵一事得到验证。
再考虑夷陵的复杂地形以及双方军力的相对均衡,纵然刘备在战斗中爆发强大的斗志侥幸击败陆逊,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巨大的损失。陆逊若能顺利撤回江陵,蜀军的处境也将日益艰难。同时,随蜀军向东推进,来自北方魏国的威胁总会加大,蜀军不得不分兵以维护日渐被拉长的侧翼。因此,即使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想要重新夺回荆州的任务仍然艰巨而漫长,远非一朝一夕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