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时候,有人一句话总结了宋朝的防御战略:
“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得”。
一个江南政权,想要守住自己的政权,如果在长江一线拉锯是十分危险的,因为敌人一旦突破长江就会直捣南京,南京沦陷,南方政权基本也就没啥抵抗的必要了。所以一般江南政权抵抗北方入侵,一定要在江北作战。
具体的说,就是淮河流域。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东吴的合肥大战,还是后世东晋的淝水之战,太平天国的安庆之战,成功守住南京的战争,都是在安徽地界打的,不会在长江流域打。
对于东吴政权而言,现实要求他们必须向江北扩张,因此东吴虽然心里明知道自己陆军不行,却还是屡次向强悍的曹魏合肥兵团发起进攻。无奈东吴陆军确实太次,孙权本人数次带领十万大军进攻合肥,每次都被张辽打回来。要知道,夷陵之战吴蜀加一起都不到十万人,孙权发动这种规模的兵团都啃不下合肥,可见东吴陆战是真的不行。
但是东吴并没有放弃扩张的步伐,他们大规模进攻不能胜利,就在江北进行劫掠,将淮河一带洗劫个遍。而且东吴的劫掠跟土匪打劫不一样,土匪只打劫钱,东吴不仅劫钱,还劫人,抓了不少江淮一带的百姓回国。
在抢人这件事儿上,整个东吴集团就是一个大型人贩子集团。
东吴由于地盘广大,人口稀缺,所以对人口和劳动力过于渴望。在东吴历史上,经常有某年某月某将领带人去山越(浙江福建一带)抓野人的记录。他们不仅抓山越,连两广一带的野人都不放过,还派人去交州抓人。
就这么抓来抓去,曹魏把百姓撤出一部分,东吴抓走一部分。从长江到淮河一带的数百里沃土,在两个军阀集团的争夺下,居然变成了一大片无人区!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东线,西线也一样。曹操在汉中之战战败前,搬空了汉中所有的百姓。不仅如此,他还撤走了雍凉一带的百姓,给蜀汉集团留下了数百里的白地。
这样的无人区,对于古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后勤制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没有人,导致蜀汉北伐不能因粮于敌,只能从成都平原运粮出秦岭,巨大的后勤压力让蜀汉每次北伐都为粮食所困。
而东线的江淮无人区,也是战争的产物。几百里的沃土,两家谁都不敢在这里种地屯田,谁只要屯田,对方就会迅速的来抢劫拔钉子,所以宁可抛荒。
不过,东吴过不去,曹魏也进不来。虽然东吴陆战不行,但曹魏水军也的确不行,长江上想跟东吴交手,是妥妥的没戏。
曹魏水军不行,士气、训练只占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曹魏没有大船。
《三国演义》里赤壁之战那种曹操巨舟弥江的盛况,在赤壁之战后就再也没出现过。因为曹魏没有掌握任何一个长江的船坞,只能用一些小船跟东吴去拼,结果自然是悲剧。
所以,当后来西晋掌握了益州,大船能开进长江以后,东吴一下就不行了。所谓“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当西晋的水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时,东吴在江北怎么经营都没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