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张飞的性格常常被描绘为急躁和冲动。他对督邮的不满可谓是怒火中烧,甚至选择了极端的方式,将督邮绑在树桩上进行鞭打,以泄心头之恨。他的这种暴躁不仅限于对官员的态度,还包括了他对吕布的愤怒,认为正是吕布的失误使徐州陷入了危机。在刘备为了寻求诸葛亮的智慧而三顾茅庐的过程中,张飞的鲁莽再次展露无遗,甚至因为急躁想要用火焚烧茅庐,试图强迫诸葛亮出山。此外,他还曾暗自计划绑架诸葛亮。尽管如此,张飞也有许多令人钦佩的壮举,比如在长坂坡的浴血奋战、为了解救严颜而开始的义释、有着深厚感情的兄弟之情与关羽的相知相依,这些都成为了他英雄气概的体现。
作为蜀汉的五虎将之一,张飞在武艺上的卓越表现几乎无人能敌。然而,历史正史中并未直接提到“五虎上将”这一名词。历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将魏国五位名将统合称为“五子良将”,而后人则将蜀国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与黄忠一起称为“五虎上将”,这个称谓慢慢被大众所接受。
张飞,字益德,来自涿郡。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反映了他在刘备征战南北、筹谋建国的过程中始终如一的忠诚与奉献。他的勇猛表现出现在长坂坡的战役中,他凭借一己之力成功地抵挡住了曹军的进攻,令敌军感受到忌惮,不敢轻易干扰巴西郡的安宁。然而,张飞因对一些傲慢不羁的小官员十分厌烦,常常毫不留情地鞭打他们,最终也因此惹来了杀身之祸,被部下张达与范强联手谋杀。逝世后,他被追封为桓侯,留下了赫赫战功和不屈的传奇。
与张飞相较,马超字孟起,出生于公元176年,是东汉名将马援的后代,乃马腾之子。马超自公元211年起义反曹,屡次击败曹操,使得曹操感慨“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然而,曹操巧妙地利用反间计,让马超与韩遂反目,最终攻破了马超的军队,使得马超不得不向张鲁投靠。在刘备攻打刘璋的时候,马超选择归顺刘备,并参与围攻成都,被封为骠骑将军。然而,马超在公元222年去世,享年47岁,留下众多未尽的事业。
在军事才能上,张飞和马超两人相差无几。张飞在与张郃交战时,巧妙取胜,以至于迫使张郃放弃战马逃回。而马超面临曹军时则运用了消耗战术,试图通过拖延时间迫使曹操投降,但未能说服韩遂采纳其计,最后不幸失败。
在个性方面,张飞非常重视与刘备和关羽之间的兄弟情谊,三人之间的感情也非常深厚。尽管关于他美男子相貌和擅长画画的传说多出自明朝士大夫的想象,但张飞对百姓的友善与平易近人,赢得了巴蜀人民的喜爱。相对而言,他对刘备的感情却并没有那么深厚。马超在忠义方面则稍显逊色,他毫不顾虑父亲的安危执意起兵,但最后却与韩遂反目,导致了惨重的军败和家族的悲剧。尽管马超的战术才能不容小觑,但在胆略与果断决策上,他仍显得不及张飞。尽管张飞在处理下属事务时常有较严的态度,但这并未掩盖他的人格魅力与军事才能,刘备曾经也曾提醒过他:“你常常鞭打那些佣兵,却又将他们留在身边,这必将引来隐患。”
综上所述,张飞与马超在勇猛和军事才能上都具备卓越的表现,张飞以他的刚烈个性、对兄弟的忠心以及长坂坡的英勇抗敌赢得了众人的赞誉。而马超多次在与曹操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并坚持忠义,使得他也赢得了一席之地。虽然两人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三国时期的杰出将领,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