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赵武灵王,大家是不是觉得如雷贯耳,大名鼎鼎。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让赵国强大,甚至为中国的历史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死后谥号里面会有一个“灵”字,也即“灵”和幽、厉、炀一样,都是一个恶谥。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赵武灵王废长立幼,引发了赵国的内乱。而在更早之前的春秋时期,谥号带“灵”的君主,几乎都有非常荒唐的行径。
一、郑灵公
郑灵公(?—前605年),姬姓,郑氏,名夷,春秋时郑国第十二任君主,郑穆公之子,故称公子夷,郑襄公之兄。公元前606年冬十月,郑穆公去世后,郑灵公继任国君。鲁宣公四年(前605年)夏,一日,公子归生和公子宋奉命入宫拜见郑灵公。
当时,在郑灵公的授意下,厨师将一份份鼋肉分发给了在座的卿大夫,却唯独没有给公子宋。跪坐于案后的公子宋,见到大家全都在低头品尝美味,唯独自己面前的案几之上空空如也,顿感无比羞辱。不久之后,公子宋便抢先找到了郑国大臣公子归生,意图说服公子归生刺杀郑灵公。
在公子宋的威胁下,公子归生只得顺从了他的主张,与其密谋杀死了郑灵公。由此,对于郑灵公来说,因为故意激怒大臣,在位不足一年就被刺杀,所以他去世后谥号为“灵”。
二、齐灵公
齐灵公(?—前554年),姜姓,吕氏,名环,齐顷公之子,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前581年—前554年在位。齐灵公在位期间,有名相晏弱、晏婴父子相继辅政,国事清明。不过,齐灵公喜欢看女扮男装,为晏婴所谏止。然而,这样的装束竟很快流行至宫外,使得全国的女子都竟相效仿,纷纷穿上男装,步行于大街小巷,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同时,齐灵公即位之初,尊晋为霸主,后来渐渐脱离晋国摆布,欲争霸于天下。自齐灵公二十四年起五次伐鲁,均无战果。齐灵公二十七年,晋国以齐国叛晋伐鲁为由,率鲁、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家诸侯兴师伐齐:齐灵公亲自率师御敌,大败而归。
齐灵公二十八年,即晋国率诸侯兵围临淄的第二年,齐灵公病重。大夫崔杼暗中接回故太子光,太子光杀戎子。同年五月,齐灵公去世,太子光即位,杀公子牙。同年八月,崔杼杀高厚,并兼其室。由此,齐灵公不仅没能重振齐国的霸业,反而留下了一堆烂摊子,这促使其很难获得正面的评价了。
三、陈灵公
陈灵公(?―公元前599年),妫姓,陈氏,名平国,陈共公之子,陈成公之父,春秋时期陈国第十九任国君,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9年在位。根据史料的记载,陈灵公为人荒淫无道,竟和大夫孔宁、仪行父三人同与司马夏徵舒之母夏姬通奸,三人甚至在朝堂上穿着夏姬的汗衫炫耀嬉戏。
面对如此昏庸的君主,大夫泄冶劝谏,陈灵公不听,并纵容孔宁、仪行父杀害泄冶。公元前599年,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在夏徵舒家喝酒,酒兴正浓时,陈灵公跟仪行父开玩笑,互说夏徵舒长得像对方,因此激怒夏徵舒,夏徵舒便设伏兵射杀陈灵公。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样的结局可谓是咎由自取。
四、楚灵王
相对于以上三位,楚灵王的名气要大很多。楚灵王(?―公元前529年),芈姓,熊氏,初名围,是楚共王的次子,楚康王的二弟,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灵王在位期间,奢侈无度,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兴建了章华台。此外,楚灵王还留下了“上下其手”“楚王好细腰”“晏子使楚”“尾大不掉”等典故。
其中,楚灵王偏爱细腰之士,“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就是指他。所以朝廷大臣,一日只吃一餐。然后起床整装,先要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一年后,满朝大臣的脸上都有青黑之色。
楚灵王十二年(前529年),观从纠集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弃疾,陈、蔡复国势力发动叛乱,带兵入郢,杀害了楚灵王的两个儿子。公子比立为楚王,后又被公子弃疾逼迫自杀。楚灵王在乾溪得知后,被迫流亡郊外,随从相继离去,最后在申亥家中自缢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