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7日 新华纵横(成品)
创始人
2025-09-28 13:07:06
0

【标题】烽火岁月中的红色印记

【节目导视】

【同期】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讲解员 程敏

八十二位勇士,明知不可战而战之,明知战必死而战之,用血肉之躯诠释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同期】缅怀英雄的群众 裴新星

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

【同期】拔萃女书院学生 陈霈琦

爱国、坚韧、勇敢等等,都对我的人生很有启发。

【小标题】82年后追寻“刘老庄连”82名勇士

【同期】烈士李云鹏的妹妹 李爱云

“待风息波静,凯然而归,全家团聚,以报此恩”。他这个愿望呢,是非常好的,可是他没有实现。

【解说】泛黄的家书上,写满了烈士李云鹏想要保家卫国的愿望,李爱云摩挲着信纸,读过一遍又一遍。

82年前,哥哥李云鹏经历的那场血战,早已在李爱云的脑海中凝固成挥之不去的记忆。

1943年3月,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日伪军1600余人分兵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82名官兵,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率领下,奋勇阻击各路敌人。

【画面】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画面

【同期】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讲解员 程敏

(3月18日)战士们跃出战壕,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殊死的白刃战。刺刀折断了,冲上去,用拳头和牙齿与敌人搏斗。在强敌面前、生死之间,他们无一人退缩,无一人投降,全部壮烈殉国。八十二位勇士,明知不可战而战之,明知战必死而战之,用血肉之躯诠释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用血性、担当彰显了人民军队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同期】烈士李云鹏的妹妹 李爱云

就是他牺牲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但是我从小是听父母亲讲我大哥的故事长大的,所以大哥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解说】李爱云清楚地记得,18岁时第一次随父母到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看望”大哥李云鹏的场景。

【同期】李云鹏妹妹 李爱云

确实那一天(八十二烈士牺牲纪念日)是我永生难忘的日子。大概在八九点钟的时候,那四面八方的人都上烈士陵园来,简直人山人海,那就是都挤不动。他们肯定跟我大哥也素不相识,他们都这样来敬仰八十二烈士。

【解说】1969年,李爱云插队落户到刘老庄大队第一生产队。她白天积极参加劳动,闲暇时会到烈士陵园守陵,擦擦墓碑,同长眠于此的“哥哥们”说说话。

【同期】烈士李云鹏的妹妹 李爱云

民兵营就是白天劳动,晚上民兵训练,那时候脚磨得都是泡。(但是想到)和大哥他们当时战斗比那要差得远了,所以没感觉到苦。

【解说】1976年,李爱云首次登台义务宣讲八十二烈士英雄故事。截至目前,李爱云义务宣讲八十二烈士事迹2000余场。更多人了解到他们的英雄事迹,踏访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的人也越来越多。

【同期】缅怀英雄的群众 裴新星

来到这个庄严肃穆的八十二烈士陵园,我看到这些烈士有的还很小,因为我也是一位母亲,觉得他们真的很伟大,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

【解说】“由陕西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从拂晓达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镌刻于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大门的挽联,无声诉说着4连的光荣连史。陵园内,82棵青松高耸,仿佛当年82名顶天立地的铁血战士。

那穿越时空的家国情怀与无畏担当,在每一个被英雄故事点燃的心灵里,生生不息。

【小标题】从烽火童年到精神火炬:九旬抗战老兵的红色记忆

【解说】在香港新界屯门龙鼓滩的刘春祥抗日英雄群体纪念碑前,90岁的抗日老战士林珍拄拐而立,正向前来的大人与孩童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战士们,如何浴血奋战、保家卫国、抵御外侮。

【同期】抗战老战士 林珍

只要是中国人,我们有中国心,我们就要随国家一起走,才能脱离自己个人的那种困难的遭遇,才能战胜敌人。

【解说】1943年的一天,几个日本军人押着双手被反绑的姐姐破门而入,叫嚣林展偷了军票,要抄家。林珍躲在母亲身后,眼睁睁看着日军当着家人的面殴打姐姐,一个军官拔出刺刀在姐姐脖子上来回比划。

【同期】抗战老战士 林珍

就在这一会儿,我姐姐在屋里就喊了,“弟弟妹妹,如果我被杀,你们一定要替我报仇!”

【解说】姐姐的呐喊已像烙铁烫进林珍心底。那一刻,家仇与国恨随着钻心的疼,一起刻进了这个年幼女孩的生命里。

【同期】抗战老战士 林珍

现在跟谁讲起,我都会说为什么要参加游击队,就是因为我自己亲身被他们直接欺负了,所以我们要自己挺身出来。

【解说】1943年冬天,8岁的她成了“小鬼通讯员”。

【同期】抗战老战士 林珍

执行任务的时候,一般都是班长告诉我,今天你要带什么东西,交给我以后,我就捏一下,掖到腋窝底下或者腰腿底下。有时候挂个草篮,里边放点水果,山上的那些水果,放在里边就跟着走了。

【解说】抗战胜利后,林珍北上求学。1977年回港时,发现年轻人对港九大队的历史一无所知。自此,她成了讲述抗战历史的“火炬手”,在历史遗迹与校园间奔走宣讲。

【同期】拔萃女书院学生 陈霈琦

我觉得她在一个很年轻的年纪就当兵,其实是一个很多小朋友现在都不能理解的一个事情。因为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就必须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去为后来的人们谋求一个和平和安全的时代。我觉得我学到了一些正面的价值观,比如说爱国、坚韧、勇敢等等,都对我的人生很有启发。

【解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林珍表示,“和平来之不易,要好好珍视,更要代代守护。”

【小标题】黄土高原上的“红色金融”传奇

【解说】兴县,这个坐落在黄土高原上的小县城,却在中国金融事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这里,正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之一——西北农民银行的诞生地。

【同期】讲解员 张英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当时八路军120师的主力(部队)挺进了晋西北,创建了晋西北的抗日根据地。当时我们这个根据地的经济比较繁杂,在当时不仅有伪钞、法币还有银元,以及阎锡山的晋钞,所以为了有一个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银行,当时就创建了兴县农民银行。在(兴县)农民银行的基础上,我们又成立了西北农民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当时的主要工作就是印钞,我们看到的这个就是当时建立的洪涛印刷厂。1940年5月10日,我们在兴县孙家大院举办了开业大礼,从此西北农民银行诞生,之后在1948年12月份,西北农民银行、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合并,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至此,西北农民银行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统筹:李杰 王健 李佳琳

编导:田甜

包装:夏勇

配音:韩文浩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相关内容

仓山戏曲专场唱响家国情怀
27日,“共赴明月之约,同贺祖国华章”仓山区闽剧协会2025年庆国...
2025-09-28 09:06:08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句话常被提及:“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这句话深...
2025-09-28 09:05:31
安徽黄山旅游2天需要花多少...
黄山,这座闻名遐迩的名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
2025-09-28 09:05:26
原创 ...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秦朝后,...
2025-09-28 09:05:21
重新发现侨乡!高校师生四载...
日前,为期半个月的第四届“澄海华侨与侨乡社会调查”研学营落下帷幕。...
2025-09-28 09:05:13
立体呈现广东开放多元的文化...
南方日报讯 (记者/赵媛媛)8月15日上午,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
2025-09-28 09:05:06
原创 ...
战争的存在意味着必然的伤亡,而每一次胜利背后则都隐含着无数鲜血与牺...
2025-09-28 09:04:59
原创 ...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草根皇帝,也是明朝的开国之君,被誉为开创了...
2025-09-28 09:04:59
原创 ...
刘备可谓三国历史中眼光最为独到的人之一。虽然他出身贫寒,早年生活拮...
2025-09-28 09:04:53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1928年夏,洛阳金村的一位农民在打井时,锄头突然撞上坚硬物体。随着泥土被刨开,精美的青铜器碎片显露...
原创 中...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一直有两种人被反复提起:一种是为国家百姓鞠躬尽瘁的忠臣,另一种是祸国殃民的...
原创 顺... 静妃与顺治帝的婚姻曾经是清朝历史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这段婚姻的背景可以追溯到顺治帝继位之初。在顺治帝仅...
每日一问:电影《长安的荔枝》到... 《长安的荔枝》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一个关于荔枝运输的古代历史奇闻,那你或许还未真...
唐朝后期宦官专政都可以杀皇帝,... 唐朝的太监和明朝的太监,虽然都是太监,但从根本上讲不是一个次元的存在。 唐朝历史上,的确有很多权宦...
原创 明... 历史的魅力往往源于它的神秘感,这种无法亲身经历的往事反而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各种史料、文献以...
原创 为... 隋唐时期,英雄辈出,武将如云,正如三国时期那般,各路英豪各显神通,纷纷在乱世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在这段...
原创 朱... 今天我要讲述的这位皇帝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的早年生活可谓波澜起伏,机遇和困境交织。当他的父母尚...
原创 电...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精准地传达了人们对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多样化...
原创 电...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由管虎和费振翔共同执导的电影《东极岛》于8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