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的出生可以追溯到隋朝末年的动荡时代,那个时期的社会动乱不堪,而袁天罡却从小展现出对八卦、看相以及风水之术的浓厚兴趣。他常常在古老的秘籍和经典著作中寻求灵感,以至于在成都城逐渐小有名气,成为了众人称道的风水大师。随着唐朝的建立,他的名声也随之传播,得到了好友张柬之的推荐,袁天罡被任命为洛阳的官令。在这里,他凭借深厚的风水学识和精湛的相面技艺,吸引了大量前来拜访的人们,甚至包括当时的权贵和达官显贵。
在他的接待名单中,杜淹、王珪、韦挺三人也相继前来拜访。袁天罡不仅仅是人们心中的风水师,更是被赋予了预知命运的神奇能力。在接待这三位访客时,他对他们的面相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他掌握的相面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预言了他们未来的命运发展。多年后,这些预言逐渐得到了验证,这让袁天罡的名声愈发响亮,甚至引起了唐太宗的关注。唐太宗听闻了杜淹、王珪和韦挺口中的袁天罡后,便特意召他进宫,经过长谈,袁天罡的才华令他赞叹不已,于是决定让袁天罡留在身边,成为自己的谋士与智囊。
袁天罡一生之中创作了多部具有影响力的风水与天文著作,如《推背图》、《五行相书》和《袁天纲称骨歌》等。其中,以《推背图》最为著名,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风水书籍,更是对后世两千多年间的命运与重大事件的深刻预言。书中关于武则天的三件事最为人熟知,并且已被历史所验证。袁天罡曾对武则天的父亲做过算命,那时武则天还是个婴儿,袁天罡看其面相后,大为惊叹,给予了一个颇具分量的警告,预测“若此子为女儿身,可以有龙气缠身”。这让武则天的父亲深感震惊,意识到袁天罡非同寻常的天赋。
贞观十二年,武则天成功入宫,彼时社会大变,天象频现异象,白天时常可以见到太白金星。这一现象引起了唐太宗的高度重视,遂召袁天罡再次解读天象,以便判断是否为大凶之兆。袁天罡随后撰写了《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并上呈给唐太宗。这一书册在宫廷中引起广泛讨论,渐渐地流传出“武女代唐”的预言。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武则天也逐渐赢得了唐太宗的宠爱,尽管最终仍被送到感业寺。但在此期间,武则天与太子李治的关系依旧不断绯闻,同时唐太宗的健康状态也逐渐恶化,最终无人能够保护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武则天的命运岌岌可危,但她的皇权之路却在李治的继位中悄然展开,逐步走向了权力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