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称为埃及的“武则天”,是历史上最为有权势的女法老,拥有令人惊叹的传奇一生。尽管外界纷纷称她为女王,但哈特谢普苏特对自己有着截然不同的认知。在她眼中,她仅仅是一位尽全力守护埃及繁荣、为国家奉献的法老之女;她是一个深情的女子,终身守护着自己的爱情,同时也面临着衰老和死亡的无奈,就像世间所有平凡的生命一样。
在古埃及,法老不仅为自己建造宏伟的陵墓,还会为自己建造葬祭庙,两者通常互为补充。金字塔时代,陵墓与葬祭庙紧密相连,位于同一地点。例如,哈夫拉金字塔的葬祭庙便位于金字塔的东侧。但到了新王国时期,法老的陵墓和葬祭庙开始分开修建,分别位于不同的地方。从开罗出发,沿着尼罗河向南行驶671公里,就能到达著名的帝王谷,这是第十七王朝至第二十王朝64位法老的最终安息之地。在这片黄沙漫漫的沙漠中,他们的灵魂依旧等待着复生的时刻。然而,在这些陵墓中,有一座特别引人注目的,它的主人是一个卓越非凡的女性——哈特谢普苏特。
若要寻找女法老的葬祭庙,许多人称之为哈特谢普苏特葬祭殿,必须前往戴尔巴哈里沙漠丘陵的山脚下,这里与帝王谷仅一山之隔。葬祭殿沿着陡峭的山崖依山而建,形成了层层叠叠的建筑风格。它面前是一片开阔的田野,背后是挺拔的山崖,如同一个天然的大院落,给人一种既宁静又庄严的感觉。
在这座院落的中央,有一扇宏伟的大门,连接着一个幽深的内殿,内殿直通后方的山崖。这座葬祭庙的设计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巧妙融合,打破了传统的建筑风格,散发着浓厚的个人魅力。尽管这座建筑已有3500年的历史,但它仍展现出某种现代建筑的气息,令人不得不佩服女法老超前的审美与独特的设计理念。
整座建筑的设计遵循着清晰的纵深轴线,平缓的坡道贯穿始终,形成层层叠叠的柱廊。葬祭庙从外观来看,共有三层,每一层通过斜坡连接,柱廊将各个层次分开。最上层的殿堂与山崖相连,正面是方形的柱子,简洁而有力。平台上侧廊的圆柱上刻有凹槽,支撑着整个结构,给人一种优雅与明丽并存的感觉。第三层平台上的柱廊更具特色,它是典型的埃及法老葬祭庙风格的奥西里斯柱,每根柱子前都有一尊身穿奥西里斯式服装的女法老雕像。对于现代建筑学者来说,这些柱廊的比例极为和谐,整体设计简洁庄严,色泽与山崖的背景融为一体,仿佛与自然共生。
更为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葬祭庙每一层的墙面都刻有精美的壁画和浮雕。底层的浮雕描绘的是巨大的船只将从阿斯旺采石场运来的方尖碑运往阿蒙神庙的场景;中层北部的浮雕则展示了哈特谢普苏特的诞生和加冕仪式,而南部的浮雕则讲述了埃及帝国的商贸活动,特别是派遣使团前往遥远的非洲蓬特国的故事。
然而,这座神庙隐藏着一个千年之久的秘密。在第三层庭院的南北两边,分别供奉着哈特谢普苏特、她的父亲图特摩斯一世、阿蒙神以及拉赫尔阿赫特神。令人惊讶的是,哈特谢普苏特并没有把她的丈夫——图特摩斯二世的塑像放在神庙之中,这或许与她从自己继承王位、实际掌握政权的特殊历史背景有关。毕竟,哈特谢普苏特曾是以“女王”的身份继位,而不是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出现,或许这也让她在某种程度上感到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