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5世纪起,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西欧各国纷纷投身于海外殖民扩张。而与此同时,位于东欧的莫斯科公国也在悄然积蓄力量,逐步展现出强烈的扩张欲望,开始着力扩大自己的领土。到了15世纪中期,莫斯科公国的面积仅为3.8万平方公里,但100年后的莫斯科公国,领土的扩展规模令人震惊,国土面积已经是原来的100倍之多。尤其是喀山汗国和阿斯塔拉罕汗国先后沦为莫斯科的附庸,使得俄罗斯成为伏尔加河流域的霸主,逐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面对来自欧洲列强的压力,俄罗斯的沙皇们逐渐将目光转向东方,寻找扩张的新机会。1581年,沙皇伊凡四世指派哥萨克领袖叶尔马克,带领着一支由840名哥萨克士兵组成的队伍,穿越乌拉尔山脉,向西伯利亚汗国发起了进攻。1598年,西伯利亚汗国最终灭亡,西伯利亚的鄂毕河中下游地区正式并入了俄罗斯版图。此后,哥萨克们的征战步伐未曾停歇,他们在17世纪初先后征服了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流域,为俄罗斯进一步扩展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系列的征服,实际上为俄罗斯赢得了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庞大帝国。
1632年,哥萨克们在勒拿河中游建立了重要的军事据点——雅库茨克,迅速将其打造成俄国在东北亚扩张的战略中心。尽管雅库茨克距离莫斯科约有5000公里之远,然而这并没有让俄罗斯的扩张脚步停滞。为了寻求更多的财富和资源,哥萨克们继续向西伯利亚东北部边陲进军。西伯利亚的疆域一片辽阔,俄罗斯的总面积高达1710万平方公里,其中西伯利亚就占据了其中的1322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7%。西伯利亚东西横跨7000公里,从乌拉尔山脉一直延伸至太平洋沿岸,境内汇集了包括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等三条大河。
这三条大河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水系非常发达,成为哥萨克东征的重要水道。哥萨克的传统船只“果奇”是一种平底小木船,具有吃水浅、机动性强的特点,能够适应各种河流环境。无论是湍急的河流还是浅滩,哥萨克们都能够轻松驾驭。遇到陆地时,他们还能够将“果奇”拖过陆地,继续沿途推进。春夏时节,哥萨克们乘船顺水而行,而在寒冷的冬季,他们则换乘鹿车或雪橇穿越大地,暴风雪来临时,他们会在临时搭建的冬营中暂时休整,直到来年春暖花开。
在征服了勒拿河流域后,俄罗斯人不断在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上建立军事据点,使得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地理轮廓愈加清晰。随着探索的深入,哥萨克们的足迹几乎遍布西伯利亚的每一个角落。西伯利亚东部的勒拿河,全长4400公里,是世界第九长河,横跨整个西伯利亚。与之平行的其他大河,如奥列尼奥克河、亚纳河、因迪吉尔卡河和科雷马河,也都有着广阔的流域,成为西伯利亚大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奥列尼奥克河,全长2292公里,流域面积达到21.9万平方公里,与勒拿河下游相接,最终汇入拉普捷夫海。而亚纳河、因迪吉尔卡河和科雷马河则分别贯穿西伯利亚东部,最终汇入东西伯利亚海或太平洋。
这片土地,虽然气候极端寒冷,地理环境复杂,却依然盛产某些珍贵的资源。这里的苔原和冻土广布,尤其是因迪吉尔卡河上游的奥伊米亚康村,是全球最寒冷的地方之一,曾记录下过-71.2°C的低温。但尽管如此,西伯利亚东北部依旧富饶,沿海区域充满了丰富的海象牙、海洋生物等资源,这成为了俄国人争夺这片土地的一个重要动力。
在中国古籍中,这片土地被称为“使鹿部”、“使犬部”或“夜叉国”等,而在这些地方,生活着尤卡吉尔人、科里亚克人、楚科奇人等土著民族。数千年来,这些民族在极端的寒冷和艰苦的环境中顽强生存,而直到俄国的哥萨克人进入之后,这片地区的命运才发生了剧变。
17世纪20至30年代,俄罗斯对东北亚的认知充满了各种荒诞的传闻。哥萨克们曾听闻,勒拿河附近存在一条神秘的“大河”,被称为“喇嘛河”,传说其源头来自中国,并最终流向北冰洋。为了寻找新的土地,俄国政府便派遣了陆地与海路的考察队,踏上了探索之旅。
雅库茨克的建立,成为了俄罗斯进一步扩张的指挥中心。1633年,叶尼塞斯克的长官伊利亚·别尔菲利耶夫带领100人的探险队,从雅库茨克出发,沿勒拿河口向西扩展。经过数次逆流而上,他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建立了多个冬营,与土著居民埃文基人展开了贸易交流。同时,别尔菲利耶夫的另一队哥萨克则绕过海湾,向亚纳河进发,并在亚纳河口建立了新的据点,成功收取了实物税。1637年,别尔菲利耶夫与列波洛夫合并,继续向东扩展,进一步加深了俄罗斯对这片辽阔土地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