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古老的谚语:“一朝天子一朝臣”,它意味着新皇即位,必然会调整朝廷阵容,重用自己的人,而那些年老的资深官员则常常被迫退休,有的归隐乡野,有的则被一纸命令罢免。通常,能在朝中两朝之间生存下来的老臣,已经非常了不起,但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三朝、四朝,甚至五朝之间立足,继续掌权,那就真的成了“官场传奇”。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冯道。冯道,字可道,号长乐老,出身于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那么,是什么让冯道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朝堂上屹立不倒呢?答案其实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五代十国是一个政权更迭极为频繁、权力风云变幻的时代,皇帝的更换几乎比换衣服还要快。冯道则是在这样的乱世中,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谋略,稳步前行,书写了自己的“官场传奇”。
冯道的仕途起步于他25岁那年,那个时期的唐朝已经步入末期,国家内外矛盾重重。冯道在这样一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开始了自己的官场生涯。最初,他投身于幽州节度使刘守光的麾下,但由于冯道劝谏的意见被无视,甚至被刘守光囚禁,然而冯道并没有因此放弃。他机智地逃脱,投靠了晋王李存勖。李存勖慧眼识英才,提拔冯道为掌书记,冯道的仕途从此迈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李存勖死后,冯道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再次巧妙地在后唐的权力更替中完成了自我救赎。他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官职,最终还晋升为宰相。从此,冯道的“官场不倒”传说正式开始。他先后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朝代效力,连续服务了11位皇帝,成为名副其实的“铁打的宰相,流水的皇帝”。
冯道之所以能在如此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屹立不倒,决非偶然。他的成功并不是依赖单纯的运气,更多的是源于他卓越的政治智慧和精湛的权谋手段。冯道懂得如何揣摩皇帝的心思,在关键时刻给予支持,也懂得在风头过后低调行事,这让他能在政治风浪中平稳度过。冯道不仅聪明,更具人情味。他会体恤百姓,饥荒之年,他亲自下田种地,关心民众的生活。对于战争后的士兵,他不吝赏赐,给他们加封奖赏,他还会在适当的时候回报那些曾经赠送美女的家庭,显示出他的一份感恩之心。
冯道的“变通能力”也是他能长期立足的关键之一。他并不拘泥于传统的“忠臣不事二主”,而是能在每个新帝面前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例如,在后晋的石敬瑭去世后,冯道原本承诺辅佐石重睿继位,但当局势发生变化时,他迅速反应,拥立了石崇贵为皇帝,最终依然得到新皇帝的重用。这种灵活应变的能力,让冯道在不断变动的朝堂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冯道的一生堪称一部“官场传奇”,他不仅智慧过人,且在五代十国这样的大混乱中,总能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最终享年73岁。在他的葬礼上,周世宗亲自为他追赠了尚书令,还封他为瀛王,甚至为了表示尊敬,特意停朝三日。冯道几乎见证了五代十国整个历史的演变,他跨越多个朝代,为数不清的帝王效力,最终安享晚年,堪称官场中的“奇迹”。
然而,冯道这一传奇人物的出现,免不了引发后人的不同评价。欧阳修曾称他为“无廉耻者”,司马光则斥他为“奸臣之尤”。冯道的一生,复杂多面,不同的人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正因如此,我们很难简单地给出明确的评价。
冯道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或许他自己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他只是凭借自己出色的智慧和手段,在一个充满风云变幻的时代,为自己争取了许多次“重生”的机会。正因如此,冯道被现代网友戏称为“打工皇帝”,这一称号既富有幽默感,又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他一生的“服务”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