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李贞被授予少将军衔,与此同时,她的丈夫甘泗淇也被授予上将。夫妻二人成为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对将军夫妇。这样的荣誉无疑是对他们革命贡献的肯定,也彰显了他们的特殊地位。然而,有学者指出,在新中国的女革命者队伍中,曾有一位女同志,她的资历和职务要比李贞更高。这位女同志不仅在土地革命时期担任过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甚至曾与王树声大将和许世友上将共事,而他们当时都是她的下属干部。
若她能参与1955年的授衔,不仅有可能被授予中将,甚至上将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她的名字就是张琴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担任过最高职务的女性。张琴秋的传奇经历,尤其是在战斗中的成就,早已成为了历史上的佳话。张琴秋虽然没有军衔,但许多军事著作都高度评价她是红军的唯一女将领。甚至《解放军将领传》专门提到她是一位没有军衔的红军将领。
张琴秋的革命经历非常丰富。1924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翌年便和张闻天、王稼祥等党中央早期领导人一道前往苏联留学。1932年,她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并因反对张国焘的政治主张,仅仅半年后便被撤职。然而,即便如此,张琴秋依然在革命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后她先后担任妇女独立团团长和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务,可以说她在红军中的职务一直处于高位。
假如张琴秋始终保持军队职务,到1955年授衔时,她的军衔无疑会高于李贞少将。那么,为何张琴秋最终未能参与1955年的授衔呢?首先,她担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的时间太短,未能积累足够的战功。其次,在1937年,她随西路军西征,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张琴秋被俘,被迫经历了长时间的囚禁。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后,经过周恩来的艰苦谈判,张琴秋才被救回。回到延安后,她再也没有上过前线,而是先后担任了抗大女生大队的大队长、女子学校教育长等职务。这些原因使得张琴秋未能积累更多的军事成就,也影响了她在1955年授衔时的资格。
最关键的原因还是,1955年授衔时,张琴秋已经不再军队系统工作,而是担任了纺织工业部副部长。根据当时的惯例,离开军队系统的干部通常不会被授予军衔,因此,张琴秋错失了这一机会。与此不同的是,李贞少将始终未曾离开军队,即便建国后,她依然留在了军队,最终得以被授予少将军衔。
建国后,张琴秋不仅自己担任副部长,她的丈夫苏井观也在卫生部担任副部长,夫妻二人都成为部级干部,这在党内极为罕见。然而,令人敬佩的是,尽管夫妻俩都是部长,张琴秋夫妇从不奢望拥有更多的物资待遇。张琴秋多次叮嘱身边工作人员:“现在国家困难重重,苏副部长已经领取了相应的物资,我那份就不要拿了。我们只要享受一个部长待遇就够了,能够为国家节省一点就尽量节省。”
张琴秋的这一番话,让工作人员无不深感钦佩。张琴秋的表妹钱青曾回忆道,张琴秋的党性非常强。有一次,表妹住在她家,外出办事时,张琴秋从未让公车接送她。张琴秋常常告诫表妹:“公车是国家给我工作的,不是给私人用的。国家现在如此困难,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尽量节省每一分钱。”
张琴秋和丈夫苏井观的感情非常深厚。在1960年代,苏井观被诊断出癌症,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他长时间隐瞒病情。张琴秋虽知道丈夫的病情,却一直装作不知,直到苏井观去世。张琴秋的养女张克宁回忆道,张琴秋虽然心知肚明,但为了不让丈夫心情沉重,她始终装作无知,只有在苏井观不在时,才会偷偷地独自流泪。
1964年5月,苏井观因病去世。四年后,张琴秋也随之离世。实际上,张琴秋有过三段婚姻,苏井观是她最后的革命伴侣。她的第一任丈夫沈泽民是一位革命志士,张琴秋在1923年考入南京一所美术学校时与他相识。两人经常通信,沈泽民的革命思想深深影响了张琴秋,使她逐渐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1925年,二人结为夫妻,次年,张琴秋生下了他们唯一的女儿张玛娅。可惜沈泽民长期参与革命工作,身体健康日渐衰弱,最终于1933年病逝。
张琴秋的第二任丈夫是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二人结婚后,张琴秋随西路军西征,在行军途中怀孕并分娩,但不幸的是孩子夭折,而这次分娩也使张琴秋失去了生育能力。随着陈昌浩因战事滞留苏联,二人的婚姻逐渐破裂,最终宣告结束。
张琴秋与苏井观的婚姻则是她一生的最后一段幸福时光。尽管经历了众多苦难,张琴秋始终忠诚于党,并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可惜,到了1960年代末,张琴秋被一些阴谋分子误陷,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她最终选择了自杀。四人帮的阴谋被粉碎后,张琴秋得到了平反。然而,她的伟大和忠诚,将永远铭刻在党和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