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不欢迎李承晚!”
1965年7月,李承晚,韩国的开国总统,在夏威夷去世。虽然李承晚并没有留下遗言,但考虑到传统的“落叶归根”风俗和他生前曾多次渴望回国安葬的心愿,他的遗孀还是向韩国政府提出了请求,希望能够将李承晚的遗体送回祖国安葬。然而,这一请求在韩国国内却遭遇了激烈的反对声浪。作为韩国的建国元勋之一,李承晚为何会在自己的故乡遭遇如此强烈的抵制?
得国不正
尽管李承晚是韩国的首任总统,并且被视为“事实意义上的国父”,但实际上,韩国人民心目中的“国父”并非李承晚,而是金九。金九,这位早在甲午农民战争中就勇敢地站在反抗外来压迫的前线,曾数次为国家和民族英勇奋斗。他不仅曾为给国母复仇刺杀日本人,几乎为此丧命,还因高宗皇帝的支持最终成功越狱,展开了新的抗日斗争。金九后来被推选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国务领,领导了数次策划的反日行动,赢得了国际上的支持,尤其是在蒋介石政府和美国的支持下。尽管他的一生充满了为国捧心的斗争,李承晚的历史角色则远逊色于金九,甚至在抗日运动中,李承晚的表现显得尤为薄弱。
李承晚在朝鲜独立运动初期,并未表现出应有的领导能力,反而更多是通过口号来吸引注意。尽管他参与过一些政治活动,但往往采取的是回避和等待的态度。他曾在朝鲜高宗的任命下成为中枢院议官,但未能借此机会壮大自己的政治势力,反而与一些不合适的势力结盟,造成了独立协会的解散,这一举动使得他逐渐成为了一个边缘化的人物。
而李承晚在朝鲜的政治活动和未来的行为,则充满了对独立运动的背离。尽管他曾一度尝试通过与美国的关系来为朝鲜争取独立,但由于他的低效和过度依赖外部支持,他的政治形象始终未能获得民众认可。李承晚最终在朝鲜临时政府的外交事务中丧失了大部分的政治权力,逐渐被民众遗忘。
众叛亲离
李承晚作为韩国的开国总统,若能够在国家建设上有所建树,也许历史对他并不会如此严苛。然而,李承晚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却逐渐消磨了韩国民众的耐心,甚至导致了对他愤怒的爆发。李承晚一度获得了韩国右翼势力和民主党的支持,使得他得以顺利当选为总统。然而,李承晚在上任后却没有履行他应有的责任。他不但将权力集中于亲信之手,还冷落了那些曾经帮助他的人,甚至在危难时刻将他们踢出政府,这种种做法引发了政坛上的剧烈动荡和民众的不满。
更令韩国人民愤慨的是,李承晚对“朝奸”的纵容。朝奸是指在日本占领朝鲜期间投靠日本并帮助日本压迫韩国人民的叛徒。李承晚上台后,并未采取有效措施清算这些人,反而帮助他们继续在韩国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做法加剧了普通民众对他的反感,特别是在那些真正参与抗日斗争的爱国志士被他以反共名义清洗时,民众的怒火达到了顶点。
李承晚政府的腐败现象也使得民众失望透顶。即便美国给予韩国大量经济援助,李承晚政府依然未能有效管理经济,国家的经济状况反而进一步恶化。民众的愤怒愈加积聚,最终在1960年,李承晚的选举舞弊丑闻爆发,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潮。青年学生和市民纷纷走上街头,要求公正。面对民愤的爆发,李承晚只能宣布戒严,并试图通过军事手段继续维持统治。然而,随着抗议者不断增加,甚至一些军警也开始反水,李承晚不得不最终同意下台,并逃亡美国夏威夷。
“不欢迎李承晚”的风波
李承晚的逃亡并未结束他与韩国民众的隔阂。他原本打算待风头过去后重返韩国,但无论是过渡政府、第二共和国政府,还是后来由朴正熙领导的军政府,都拒绝接纳他。李承晚去世后,他的妻子希望能将他的遗体送回韩国安葬,但这一请求再次引起了民众的强烈反感。韩国人民不愿承认,这样一位与国家利益背道而驰、遭人唾弃的总统居然是他们的“国父”。
最终,朴正熙于1962年宣布将金九确立为韩国的“国父”,这一举动得到了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从那时起,韩国人提到国父,便是指金九,而李承晚这个曾经的开国总统,则几乎被从历史中抹去。直到今天,关于李承晚的记忆,更多的是负面的评价,甚至在韩国都难以找到一座专门纪念他的纪念馆。
李承晚的历史悲剧,或许可以归结为他不懂如何赢得民心,也无法处理好国家内部的复杂关系。在他的一生中,虽然在韩国的诞生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他最终因一系列自私和错误的政治行为,成为了韩国历史中最不被看好的政治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