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李渊解决了西边的后顾之忧,正想集中精力对付东边的王世充等割据势力。偏偏这时又冒出两个割据者:沈法兴在毗陵(今江苏常州)称帝,国号梁;李子通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称帝,国号吴。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而北边的刘武周闹得更凶,不断入侵李渊起家的根据地并州,齐王李元吉连连告急。
刘武周之所以势力大增,是因为他拥有了一名猛将。
刘武周祖籍瀛州(今河北河间),跟着父亲刘匡迁居到马邑(今山西朔州)。他年轻时擅长骑马射箭,喜欢结交豪杰。哥哥刘山伯曾经骂他:“你交朋友不谨慎,迟早要连累我们全家!”
刘武周不听,跑到洛阳,投奔了隋朝管马政的太仆卿杨义臣。后来跟随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混了个校尉(中级军官)。不久回到马邑,太守王仁恭欣赏他骁勇,让他统领自己的亲兵卫队,常带在身边。
时间长了,刘武周和王仁恭的一个侍女勾搭上了,感情越来越深。他怕事情败露被杀,索性先下手为强,暗中勾结城里的恶少,冲进府衙杀了王仁恭,提着王仁恭的脑袋在城里示众,竟然没人敢反抗。他随即开仓放粮赈济穷人,招集了一万多人,自称太守。
雁门郡丞(副郡守)陈孝意和虎贲郎将(禁卫军官)王智辩联合带兵来攻打他,被他打败了。他乘胜攻入汾阳宫(隋炀帝的行宫),抢了宫里的女人献给突厥。
突厥可汗很高兴,送给他几百匹好马,还赠了一面象征可汗权威的狼头大纛,封他为“定扬可汗”(意思是平定隋朝的英明可汗)。他就干脆自称皇帝,改年号“天兴”。
这时,易州(今河北易县)的贼帅宋金刚,手下有一万多人,本来和另一个割据者魏刀儿联合。后来魏刀儿被窦建德灭了,宋金刚去救援,也被窦建德打败,就带着残兵败将投奔了刘武周。刘武周大喜,封他为宋王,把兵权交给他。宋金刚也很感激刘武周的知遇之恩,愿意为他卖命。
刘武周有个妹妹到了出嫁年龄,还没找婆家。宋金刚知道后,就休了自己的原配妻子,毛遂自荐要当刘武周的妹夫。刘武周正想笼络他,就答应了。
宋金刚于是鼓动刘武周进兵夺取晋阳城(太原),然后向南争夺天下。刘武周就任命他为西南道大行台(方面军统帅),让他率领三万兵马入侵李渊的老巢。
宋金刚很快攻下榆次(今山西晋中榆次区)、介州(今山西介休),接着围攻并州和太原。
李元吉派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和行军总管李仲文带兵去剿灭,结果都被宋金刚大败。姜宝谊被杀,李仲文逃了回来。
李元吉一再告急,李渊便派了经验丰富的老将裴寂当行军总管,带兵去征讨刘武周。
裴寂带兵到了介休,在度索原扎营,士兵都到山涧里取水喝。宋金刚便派人控制了上游水源,裴寂的军队没水喝了,只好匆忙移营。
就在这混乱的时候,宋金刚发动突袭,裴寂全军溃败,几乎全军覆没。裴寂狼狈地跑了一天一夜,才逃回晋州(今山西临汾)。
李渊本以为裴寂经验丰富,能稳操胜券,没想到他更是一败涂地,一仗就把晋州以北的城镇全丢光了!
守在太原城的齐王李元吉听到败讯,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召见司马(军事参谋)刘德威商量对策。
刘德威也没办法,勉强说了个“守”字。李元吉便对刘德威说:“你带着老弱守城,我率领精锐部队出城作战。”
刘德威唯唯诺诺地出去了。谁知李元吉说是去打仗,晚上却带着妻妾,一溜烟地跑回长安去了!好好一座太原城,就这么白白让给了刘武周!
宋金刚军威正盛,连连出击,总管裴寂天天往后撤退。刘武周、宋金刚的兵锋直逼绛州(今山西新绛),接着又攻陷了龙门(今山西河津)。没过多久,又打下了浍州(今山西翼城)。
浍州附近的虞州(今山西运城平陆)、泰州(今山西运城万荣)也岌岌可危。裴寂不但不去防守,反而一个接一个地派使者,催促当地官员把老百姓赶进城里,把城外的粮食财物全烧掉。老百姓被搞得惊恐不安,怨声载道,很多人想造反。
夏县(今山西运城夏县)人吕崇茂趁机聚众起兵,响应刘武周,自称魏王,四处抢掠。裴寂接连收到警报,只好带兵去镇压吕崇茂。没想到他的部下根本不想打仗,一交锋就撤退。
吕崇茂乘势带兵冲杀过来,裴寂的部队立刻溃不成军,四散奔逃。裴寂也赶紧骑马逃命。
眼见整个河东(山西黄河以东)地区都要归了刘武周。裴寂没办法,只好上奏朝廷请求援兵。
于是李渊命令永安王李孝基、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人带兵去协助裴寂镇压吕崇茂。
同时,李渊发了一道手令给关中的守将,命令他们严防死守,至于河东那块地方,暂时只能放弃了!
这道手令一下,可惹恼了秦王李世民!他立刻激昂地上表说:“太原是我们起家的根基,是国家的根本!河东地区富庶,是京城物资的重要来源。如果因为暂时受挫就轻易放弃,恐怕河东一丢,关中也保不住!请陛下给我三万精兵,我去讨伐刘武周,一定能消灭这个强敌,收复汾州、晋州诸地!”
李渊于是把关中的精锐部队都交给了李世民指挥。李世民在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十一月,带兵抵达龙门(今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之间黄河龙门渡口)。正好赶上黄河结冰,冰面坚固。唐军扬鞭催马,迅速渡过了黄河。
到了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前面就有敌营驻扎,主帅正是宋金刚。李世民选择险要地形安营扎寨,坚守不出战,只传令给附近各郡,让他们供应粮草。
各郡官员本来还在观望,一听说是常胜将军李世民挂帅,都争先恐后地来归附,陆续把粮食运到了军营。
李世民让士兵休整,喂饱战马,只派小股部队去骚扰敌营。敌人出来就撤退,敌人退回去又去骚扰。
几次三番,宋金刚被惹火了,率主力来攻营。李世民还是按兵不动,只用强弓硬弩不停地射箭,一员骁将被当场射死,宋金刚只好退兵。
李世民正想继续用这种办法对付宋金刚,却接到夏县战败的消息:永安王李孝基等人全军覆没,李孝基以下的所有将领都被俘虏了!
李世民不由得大怒:“贼寇有这么厉害吗?我要亲自去督战!”
话还没说完,两员大将走进营帐说:“这里离不开元帅您坐镇,只要让我们两个去,就能破敌!”
李世民一看,是兵部尚书殷开山和行军总管秦琼(秦叔宝),非常高兴:“两位将军愿意同去,比我去还好!只是敌人刚打了胜仗,肯定要撤军,最好在半路截击,攻其不备,一定能赢!”
两位将军领命出发,途中探听到消息:原来是刘武周的大将尉迟恭(字敬德)和寻相,去支援吕崇茂,夹击唐军,才导致李孝基全军覆没。现在他们已经俘虏了李孝基等人,正返回浍州大营,快要到美良川(今山西夏县北)了。
殷开山、秦琼立刻快马加鞭,赶到美良川,正好碰上尉迟恭的部队正在渡河渡到一半。两将立刻指挥唐军猛攻。任凭尉迟恭再骁勇,队伍也乱了套。唐军东砍西劈,前刺后戳,杀敌两千多人,才收兵回营。
尉迟恭和寻相逃走了,李孝基等人也没能救回来。两将担心孤军深入追击有危险,就返回了大营。
李世民给两将记了功,仍然坚守不出战。将领们多次请求出战攻打敌营,李世民分析说:“宋金刚孤军深入我们腹地,士兵精锐,将领勇猛,速战速决对他有利。我们关起营门养精蓄锐,慢慢消磨他们的锐气,等他们粮草耗尽,自然会撤退,那时我们再追击,必能大胜!”
就这样,两军一直对峙,竟然僵持了一年多。
在这期间,刘武周进攻潞州(今山西长治),被唐将王行敏打退;转攻浩州(今山西汾阳),又被唐将李仲文、张纶等人打退。
接连吃败仗,刘武周的军威大大受挫。宋金刚的锐气也消退了,加上粮草供应不上,只好撤军北返。
李世民一看机会来了,立刻率大军追击!唐军一天一夜狂奔两百多里,追到高壁岭(今山西灵石西南),只遇到少量敌军,不堪一击。
将士们请求停下来等粮草,李世民不同意,忍着饥饿继续急追,一直追到雀鼠谷(今山西介休西南),才追上宋金刚的主力。
宋金刚一边打一边撤,一天之内和唐军交锋八次,都被李世民打败,被俘虏和斩杀的敌军有好几万人!
宋金刚狼狈地落荒而逃。
李世民这时已经三天没解甲,两天没吃饭了!军中只剩下一只羊,李世民下令杀了煮给将士们分着吃,稍稍缓解了一下饥饿。吃完又立刻带兵直扑介休城。
宋金刚已经逃进介休城,手下还有两万残兵。他打开城门背靠城墙列阵,想决一死战。
李世民命令前军正面迎敌,自己率领后军绕到敌阵后面,前后夹击宋金刚。
宋金刚大败,只带着少数骑兵逃走了。李世民追杀了数十里,斩敌三千。
这时,尉迟恭和寻相还守着介休城。李世民派人去劝降,两人就投降了。
尉迟恭手下还有八千人马,李世民就把他们分散编入各营,并任命尉迟恭为右府统军(秦王府的军官)。
老将屈突通担心尉迟恭会叛变,多次劝谏李世民。李世民说:“我正高兴得到一员良将,您就别多说了!”
不久,从敌营逃回来的陕州总管于筠报告说:刘武周在并州已经势穷力竭,有往北逃跑的迹象。李世民立刻带兵逼近太原城。到了城下,城门已经大开,刘武周早就弃城逃跑了!
那么,刘武周究竟逃到哪里去了呢?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