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天来聊聊历史上一个让人惋惜的事儿,就是刘邦和戚夫人的故事。这戚夫人呐,原本有好几次机会能逃过一劫,可最后硬是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咋回事呢?听我慢慢跟你唠。
刘邦大家都熟,汉朝的开国皇帝。这戚夫人呢,是刘邦特别宠爱的妃子。刘邦晚年,心里就一直惦记着戚夫人和他们的儿子刘如意,为啥呢?因为他知道自己死后,吕后肯定不会放过这母子俩。吕后这人,手段那叫一个狠辣,刘邦心里门儿清。
为了能让戚夫人和刘如意平安,刘邦绞尽脑汁,给他们准备了四条后路。这第一条路,刘邦打算把戚夫人送到刘如意的封地去。刘如意被封为赵王,封地在赵国。刘邦想着,让戚夫人去了那儿,远离长安这个权力中心,也就能躲开吕后的算计了。你想啊,要是戚夫人去了赵国,吕后就算想对她下手,也没那么容易,毕竟隔着老远呢。而且,只要戚夫人安安分分的,吕后说不定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可戚夫人呢,她舍不得离开刘邦,也舍不得长安这繁华的地方,就没听刘邦的话,硬是留在了长安。这一留,可就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第二条路,刘邦劝戚夫人主动向吕后低头认错。你想啊,吕后一直对戚夫人得宠这事耿耿于怀,要是戚夫人能放低姿态,在吕后面前痛哭流涕地认错,说自己以前不懂事,不该跟吕后争宠,以后一定老老实实的,说不定吕后一心软,就放过她了。毕竟吕后虽然心狠,但也不是完全没感情的人。可戚夫人呢,她哪肯啊,一直以来都被刘邦宠着,心高气傲的,让她向吕后低头,比登天还难。所以这第二条路,她也没走。
第三条路,刘邦派了周昌去给刘如意当丞相。这周昌可是个厉害角色,为人正直,性格耿直,满朝文武都敬畏他。刘邦知道,有周昌在刘如意身边,吕后想动刘如意,还真得掂量掂量。而且周昌对刘邦那是忠心耿耿,肯定会尽全力保护刘如意。可刘邦没想到,周昌虽然能保护刘如意,却顾不上远在长安的戚夫人。戚夫人留在长安,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毫无防备。
第四条路,刘邦临死前,给刘盈下了一道遗诏,让他照顾好刘如意和戚夫人母子。刘盈是个善良的人,要是他真能照着刘邦的遗诏做,戚夫人和刘如意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可刘盈虽然善良,却生性软弱,根本斗不过强势的吕后。吕后想对戚夫人母子下手,刘盈根本拦不住。
你看,刘邦为戚夫人准备了这么多条后路,可戚夫人一条都没选。最后,刘邦一死,吕后就开始对戚夫人下手了。她先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让她干粗活,舂米。戚夫人心里委屈啊,就一边舂米一边唱歌,歌词大概意思就是说自己儿子是王,可自己却成了囚犯,每天干着苦活,随时都可能死,母子俩相隔千里,也不知道该让谁去告诉儿子自己的惨状。这歌传到吕后耳朵里,可把吕后给气坏了,心想你还想着你儿子来救你呢,我偏不让你如愿。于是吕后就把刘如意召回长安,用毒酒把他给毒死了。
刘如意一死,戚夫人就彻底没了依靠。吕后还不解气,又对戚夫人施行了人彘之刑,把她的手脚砍断,挖去双眼,熏聋耳朵,灌下哑药,扔到厕所里,那场面简直惨不忍睹。好好的一个美人,就这么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咱们回过头来想想,戚夫人要是当初听了刘邦的话,走了其中任何一条路,也不至于落得这么个悲惨的下场。可她太任性,太自负了,总觉得自己能应付得来,结果把自己和儿子都给害了。这也告诉咱们,有时候啊,人不能太固执,该低头的时候就得低头,要懂得审时度势。要是戚夫人能放下身段,向吕后认个错,或者跟着刘如意去封地,说不定就能安安稳稳地过完下半辈子了。所以说,这历史啊,就是一面镜子,能让咱们看到很多道理。
好啦,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儿啦。各位看官,要是觉得我讲得还不错,就动动你们发财的小手,点个赞,关注一下呗,祝大家都能发财,生活顺顺利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