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的寻常巷弄里,李先生家中藏着一件跨越百年的老物件 —— 一枚中华民国十二年壹圆龙凤银元。这枚银元并非刻意寻来的藏品,而是李家几代人掌心的温度凝结成的传承。“小时候总见爷爷把它放在红木匣子里,垫着深蓝色的绒布,” 李先生记得爷爷说过,祖上曾是当地经营绸缎庄的大户,民国年间生意鼎盛时,这枚银元是祖父特意留下的 “镇家之物”。有次他趁爷爷不注意,偷偷摸出银元想在小伙伴面前炫耀,却被爷爷轻拍着手背收了回去:“这上面的龙凤,是老辈人的念想,得好好护着。” 如今爷红木匣子的铜锁生了锈,但银元被小心保存在自封袋里,依旧能看出代代相传的郑重。
这枚中华民国十二年壹圆龙凤银元,其艺术魅力与历史价值并存。正面中央铸嘉禾图案环绕中心的“壹圆”面值,字体工整而有力,彰显了时代的印记。背面上环环绕着“中华民国十二年”的字样,中央则有12章图中的“凤”(华虫),颈部,背部、翅膀、凤尾处的羽毛一根跟雕刻清晰,似有随风飘逸的感觉。凤头的花冠、凤嘴含着一枝花和右爪旌着的两支花枝、花朵栩栩如生,尖利的左爪和右爪关节清晰。爪牙张开。左爪站在“山”沿边上,右爪举起花枝和酒杯。酒杯似有弧度,好像盛满了酒与对面相望的龙捧杯祝贺。12章图中的“龙”威风凛凛。龙头、龙须、龙角、龙鼻、龙牙刻画精细,两只灯笼样的龙眼炯炯有神;遍布全身和龙腿的龙鳞刻画清晰。龙右前肢扶在山上,左前肢举着盛满就的酒杯与凤碰杯。后两肢稳稳地站在山边,右下侧是 “L.GIORGI”,这是意大利籍雕刻师鲁尔治・乔治的签名。其精湛的铸造工艺、独特的图案设计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这枚银元成为了中国近代货币史上的瑰宝。
这枚银元的诞生,本就刻着特殊的时代印记。中华民国十二年即1923年,当时军阀割据导致货币制度混乱,各地滥铸货币,民间交易深受其扰。为了规范货币体系,北洋政府决定铸造新式银元,龙凤图案的选用既延续了传统吉祥寓意,又暗含 “龙凤呈祥” 的国家统一愿景,试图以统一货币凝聚民心。不过由于当时政局动荡,龙凤银元的铸造量本就有限,流通时间极短,能完整留存至今的更是稀少。从收藏角度看,它不仅是民国货币改革的实物见证,龙凤图案在近代机制币中独树一帜,工艺水准远超同时期普通货币;从投资角度说,近年民国珍稀银元的市场行情稳步上涨,尤其是这种带有意大利籍雕刻师鲁尔治・乔治的签名的,因其来源清晰、品相完好,往往能在交易中获得更高认可。
李先生决定出手这枚银元,实属无奈,家庭开支很大,重担都在他身上,他摩挲着装银元,语气里满是不舍,“但它总躺在匣子里也不是办法,不如交给真正懂它的人,既能让它继续被好好收藏,也能解家里的急。” 他特意强调,这枚银元从未经过任何清洗或修补,所有包浆和痕迹都是自然形成的。而通过这次推文出手,他希望能让更多专业藏家看到:这不是市面上常见的仿品,而是有故事、有来历的真物件。推文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未加滤镜,连边齿的细微磨损都清晰可见,就是想让买家看得真切、买得放心。对李先生来说,这枚银元带走的是祖辈的记忆,但留下的,或许是能让家人安稳度日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