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虽为乱世,却涌现了众多英雄豪杰,名将辈出。无论是智勇双全的谋士,还是猛将枭雄,都在这片风云变幻的战场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群雄逐鹿,最终实现了天下三分,江山为三分天下之一的政权体系奠定了基础。而这其中,许多将士披坚执锐、出生入死,为各自的国家和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们便来盘点一下三国时期的十大名将。
第十名 孙策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孙坚长子,孙权之兄,是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孙策性格开朗豁达,风趣幽默,极喜结交名士,因此声名渐渐远播。孙策的父亲孙坚虽英勇卓绝,但与其子相比,依旧略显逊色。在联军讨伐董卓时,孙坚表现得极为勇猛,给董卓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然而,孙策的英勇和谋略更是让江东一带为之震动。父亲孙坚死后,孙策托庇于袁术,几乎凭一己之力平定了整个江东地区,甚至令曹操也大为叹服:“猘儿难与争锋也!”他深得百姓的拥护,因为他严禁军队掳掠百姓,实施严明的纪律,捍卫了百姓的利益。孙策统一了江东,接连击败了刘繇和其他敌对势力,为孙权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公元200年,孙策在征战过程中被刺客所伤,最终因伤重不治,年仅26岁。他死后被追谥为长沙桓王,享年尚年轻,英年早逝,令人唏嘘。
第九名 周瑜
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是东汉末年蜀汉的一位名将。正史中称他“性度恢廓”、“实奇才也”。早在兴平二年,周瑜就为从父周尚担任丹阳太守时,在孙策东渡长江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孙策对周瑜的才能深为赞赏,称:“有了你,事就成了。”周瑜随孙策征战,屡次克敌制胜,最终成为孙策的重要谋士和军事支柱。赤壁之战中,年仅34岁的周瑜凭借过人的智谋和临战指挥能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为“天下三分”的局面奠定了基础。战后,周瑜继续效力,为吴国的扩张和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惜,天不佑之,周瑜在210年因病去世,享年仅36岁。后人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宋的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第八名 魏延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蜀汉名将。与小说《三国演义》中形象不同,历史上的魏延不仅勇武过人,而且有着过人的胆略和军事才能。在蜀汉北伐的过程中,魏延常常担任先锋,多次击退魏军,屡立战功。魏延多次请命独立带兵进攻关中,却屡遭诸葛亮的拒绝,这令他心中产生不满,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和斗志。诸葛亮去世后,魏延因性格孤傲,与长史杨仪发生了激烈的权力斗争,最终败给了马岱,被斩杀,并且三族被诛,留下了不少遗憾。魏延无疑是蜀汉时期不可忽视的猛将。
第七名 典韦
典韦,字仲明,陈留人,是东汉末年曹操麾下的名将。典韦身材魁梧、力大无穷,曾经以一敌百的英勇事迹震慑敌人,曾力举大旗,威震一方。典韦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他那一双巨大的铁戟,凭此他屡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堪称曹魏阵营中的猛将之一。典韦虽然勇猛异常,但因不善领军作战,缺乏战略眼光,始终没有在战术上取得突出的成就。在宛城之战时,典韦力保曹操性命,尽管失去了兵器,他依然赤手空拳迎战敌人,表现出了极为强悍的战斗力。典韦的死,让曹操悲痛不已,亲自为其举行了祭奠,哭得悲切异常。他在死后依旧威名远扬,成为历史上不可磨灭的猛将之一。
第六名 黄忠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是三国时期刘备阵营中的一员猛将。黄忠年轻时曾效力于刘表,并为长沙守将,屡次参与对抗敌军的战斗,因其精湛的箭术而声名鹊起。在刘备平定荆州四郡时,黄忠作为先锋屡次立功,他曾在定军山一战中,以绝妙的计策击败曹军夏侯渊,为蜀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黄忠的箭术堪称天下无敌,他的弓箭百步穿杨,百发百中,威震四方。公元220年,黄忠在军营中因病去世,享年75岁,被追封为刚侯。黄忠的死,意味着一位传奇将领的陨落,也让刘备失去了一个坚实的支持者。
第五名 马超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亦是汉朝名将马援的后代。马超早年以勇武出名,曹操曾多次召他入朝为官,但马超始终拒绝。马超的武艺不仅勇猛过人,且具有极高的战略眼光,后被刘备所欣赏,任命他为蜀汉的骠骑将军,封为斄乡侯。诸葛亮评价马超为勇武刚烈的杰出人才,并将他视为“与张飞并驾齐驱”的猛将。马超去世后,刘禅追谥其为威侯,马超的一生可谓充满了荣耀与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