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基地,探寻革命记忆
(指导老师:许筱婷,朱中易,物理院通讯员:周刘畅)
7月20日上午,湘潭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红色基因与非遗文化调研团成员走进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桥梓村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陈列馆,开展“红色足迹与文化根脉”为主题的调研,在历史的厚重中汲取奋进力量。
(图为陈列馆正门)
踏入旧址,古朴的建筑与斑驳的墙壁瞬间将调研团成员们带回那段烽火岁月。桥梓村这座看似朴素的建筑,却是中共东莞县委第一个常驻办公地,在1927年前后见证了东莞中共地方组织从建立到发展壮大的历程。1925年秋,在中共党员、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蔡如平的组织发动下,在周氏宗祠成立屋厦农民协会;1928年3月17日,根据中共广东省委指示改组县委,新的东莞县委机关设在万江永泰村;2004年1月,被东莞市人民政府评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6月,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陈列馆开馆。无数关乎地方革命走向的重要决策在此酝酿成型,一道道指引斗争方向的革命指令从这里传向各地,不仅点燃了东莞地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熊熊烈火,更以坚实的组织建设,为日后东莞解放事业的推进筑牢了根基。
(图为陈列馆内陈设)
(图为陈列馆内部展厅)
在旧址中,珍贵的文物与详实的史料,无声诉说着往昔峥嵘岁月。调研团成员们驻足凝视,深刻体会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无畏的奉献精神 。参观结束后,成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铿锵有力的誓言在旧址上空回荡,既是对红色精神的敬仰与传承,更彰显着他们立足实践、服务社会,用行动续写时代担当的决心,为“三下乡”活动注入红色动力。
(图为馆外入党誓词处)
通过此次参观,调研团对东莞市常平镇桥梓村的红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调研团成员表示,此次活动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共产党为人民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财富,正激励他们为建设美好家园,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