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赓进军两广,和林总有过3次分歧,两人关系究竟如何?
创始人
2025-09-23 21:36:22
0

作者:相忘于江湖

解放战争期间,黄埔军校出身的师兄弟之间的对决,成为一抹独特而耐人寻味的风景线。

黄埔的兼职教员陈毅,以及师范毕业的粟裕,在战场上击败了不少来自黄埔的精英将领。比如,在苏中战役中他们战胜了一期的李默庵;宿北战役里,二期的戴之奇为保阵地“杀身成仁”;鲁南战役俘虏了一期马励武;莱芜战役活捉了一期的李仙洲和韩浚;孟良崮战役中击毙四期的张灵甫;济南战役生擒三期的王耀武;而淮海决战则击毙了二期的邱清泉,俘获了一期的杜聿明。

四期出身的林总在东北战场更是战绩显赫,他击败的黄埔校友涵盖了一期大师兄杜聿明、侯镜如、范汉杰、郑洞国,四期同学潘裕昆、阙汉骞、刘玉章、向凤武、沈向奎,五期师弟郑庭笈、龙天武,六期小师弟廖耀湘,以及七期小师弟刘云翰。

因此,蒋介石校长曾慨叹:“这么多一期生,竟然打不过一个四期生!”

此外,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我军黄埔四期的林总可以指挥一期的大师兄陈赓,而在蒋军阵营中,却极少见到师弟指挥师兄的情形。譬如淮海战役中,胡琏既不能指挥杜聿明,也无法指挥黄维。

这到底是个例,还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指挥体制与两军胜败有没有必然关联?

黄埔四期的林总指挥一期陈赓的情况,是在解放战争后期出现的。三大战役之后,素有“固若金汤”之称的千里长江防线不复以往“天堑”的威慑力,长江下游的汤恩伯集团退守上海,三野军队攻占“总统”府,而陈赓的第四兵团原计划协助攻坚,却临时改变任务,切断了浙赣铁路。

随着三野解放被称作“冒险家的乐园”的上海,敌军江南防线门户大开。二野和四野的作战方向分别是西南和中南,然而二野三个兵团却在四野东侧,两大野战军必须交叉运动。为提高效率、实现三军协同,陈赓第四兵团临时划归林总的四野,直指广东。同时,四野的47军、50军、42军124师则划归二野,进军大西南。

可以说,林总指挥陈赓,是主席调度中的一手高妙棋局。

此举带来诸多好处:最大限度缩短了进军西南和中南的时间,有利于实施大规模迂回包抄,实现出其不意的袭击,保证了二野与四野这两大集团军的兵力平衡,避免了刘伯承指挥四野、陈赓指挥二野时可能出现的生疏感。

然而,这样的调整也带来了磨合的挑战。

在刘伯承、邓小平带领的西南进军过程中,四野的三个军七个师表现出色。比如曹里怀率领的47军139师,在大庸战役中歼灭了敌122军主力,141师在白马山打了五场胜仗,连续发动朝天望夹击战、大陆垭突击战、茶园袭击战、豹崖围歼战和黑大桥阻击战。白马山战役打通了进军重庆的道路,宋希濂残部溃逃川南。

曾泽生指挥的50军和42军同样表现优异,50军先后解放石柱、大竹、渠县、营山、蓬安等县城。42军155师攻克石柱,逼近丰都,124师解放秭归,均取得显著战果。

然而,陈赓第四兵团在进军两广过程中与林总产生了三次分歧。

作为“黄埔三杰”之一,陈赓在主席、周恩来、刘伯承等上级面前表现出顽皮幽默、毫无拘束的性格;而面对临时上级、黄埔四期的小师弟林总时,更显自由随性,特别是在战术问题上。

三次分歧主要集中在具体战术细节上,林总注重战略方向,陈赓则关注战术落地,虽路径不同,目标一致。主席高瞻远瞩,三次都支持了陈赓的建议。林总身为百万大军统帅,也大度接受,没有介怀,与陈赓依旧保持融洽。

在我军内部,虽然存在山头和个性,但并不妨碍整体协同作战。

1949年11月,我军在重庆武隆白马山战役中歼敌3000余人,俘获敌军万人,缴获辎重和战马逾四百门和六百余匹,战果丰硕。

反观蒋军阵营,黄埔系、保定系、土木系等各派系之间等级森严。

军阀混战和土地革命时期,升任师长的多为黄埔一期出身的将领,如胡宗南、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黄维、孙元良、范汉杰、刘戡、余程万等。即使是旅长如陈明仁、侯镜如等人,抗战期间也普遍晋升为军长、集团军司令或方面军司令。

蒋军“五大主力”首任军长中,18军陈诚是黄埔教官,74军俞济时、新1军郑洞国、5军杜聿明均为黄埔一期,唯一例外的是新6军的廖耀湘,属于黄埔六期,但该军成立于1944年较晚。

被誉为“抗日铁军”和“御林军”的74军,继任军长是黄埔三期的王耀武。按资历应由三期李天霞接任,但被黄埔四期的张灵甫“半路截胡”,导致整编后的74师张李二人虽表面和谐,实则暗藏心结。有人认为,这成为孟良崮战役中李天霞“见死不救”的主因。

在蒋军内部,很少出现黄埔师弟指挥师兄的现象。

抗战胜利后,黄埔三期的王耀武主政山东,引发了长期驻扎山东的李仙洲极大不满。莱芜战役前,王耀武下令撤退,李仙洲无法找到殿后部队,黄埔三期的46军军长韩练成与黄埔一期73军军长韩浚,都拒绝留下阻击掩护大队撤退。

结果,黄埔系内部的内讧导致短短三天内5.3万蒋军覆灭。

为何同样是师弟指挥师兄,两军结局却迥异?

林总和陈赓虽有分歧,但丝毫不影响痛歼敌军;而王耀武与李仙洲之间的明争暗斗,最终酿成莱芜战役的惨败,四期的张灵甫和三期的李天霞也为内部争斗付出了沉重代价。

在承前启后的淮海战役中,尽管胡琏无法指挥杜聿明,却完全可以顶替久疏战场的黄维,担任12兵团司令。若如此,“军神”刘伯承面对狡猾且猛勇的胡琏,未必能占到便宜,更难以实现合围。

然而,这种可能从未成为现实,蒋军覆灭的结局已无力回天。

根本原因在于蒋军阵营极端讲究“论资排辈”,黄埔小师弟绝大多数情况下无法越过师兄,不论师弟多么出色,师兄多么无能或失势。

黄维年轻时并非书呆子,20岁任团长,24岁升旅长,34岁任军长,堪称少年英才。红军围攻赣州时,黄维率18军11师32旅飞速驰援,架设浮桥潜入赣州。红三军团多次进攻无果,32旅突袭红1师,师长侯忠英阵亡,政委黄克诚幸免于难。这次惨败令彭德怀晚年仍耿耿于怀。

然而,44岁的黄维已不同往昔,确实不如胡琏更适合担任12兵团司令。

黄埔四期的林总与胡琏,在不同统帅手下,获得截然不同的发展空间。

主席用人观念与蒋校长迥异:他不仅看资历,更注重能力;不仅讲山头,更重视协同配合;注重部队配合,也不排斥灵活应变。

粟裕将军回忆他如何从朱毛那里领悟军事指导思想时说:

“我从毛主席和朱德那里学到最深的体会是,战争有其内在规律,克敌制胜必须依赖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战争规律。两军对阵,不只是兵力、火力和士气的较量,更是指挥艺术的较量。战争指挥艺术是一门无止境的学问,有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或许,这也正是我军和蒋军两大阵营截然不同的根本所在。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相关内容

重庆代表队在全国第十二届残...
9月22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
2025-09-23 12:53:56
“桦加沙”即将登陆,广东江...
为应对超强台风“桦加沙”,9月23日19时起,广东江门全市交通运输...
2025-09-23 12:49:14
北京旅游5天4夜多少钱,和...
北京,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
2025-09-23 12:39:40
运城河东美食荟开启!打造舌...
打造舌尖上的欢乐盛宴 运城河东美食荟开启 作为本届关公文化旅游节的...
2025-09-23 12:39:14
看重庆秋日的限定浪漫
经过了“立秋”、“处暑”、“白露”,转眼间已经到了秋季的第四个节气...
2025-09-23 12:37:22
贺兰山麓,万年史诗与光影传...
“十一”黄金周即将到来,银川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为人们敞...
2025-09-23 12:36:59
旅游出生公证费用
2025-09-23 12:36:30
原创 ...
今年休赛季,赵继伟最引人注目的话题无疑是他常去打高尔夫球。尤其在遭...
2025-09-23 12:35:24
潮汕国庆旅游跟团全指南,潮...
潮汕五日慢行记:在烟火与海风之间 说来惭愧,我对潮汕的初印象,不过...
2025-09-23 12:33:47

热门资讯

1949制衡世界 邹临天_第一... 第一章 “中国人民终于挺直腰杆子了!” 邹临天站在人堆里,听着这句带着湖南腔的宣告,望着城楼上那个...
原创 俘... 《——【·前言·】——》 刘邦夺了魏豹的地盘,又收了他的女人薄姬,那时没人觉得这桩婚姻有什么意义,连...
有哪些只有日本人才会干的职业? 授权自 01 看日本影视作品时,经常会出现一个词:试刀。 简单说就是得到了一把刀,要验证这把刀的好坏...
应急安置点内不无聊,打篮球下象... 南都讯 记者颜鹏9月23日,在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吉祥社区一处应急安置服务点内,在此处暂时安置的居民...
原创 西... 评选出西晋十大名将,要综合考量他们的军事才能、实际战争成就、战略影响力以及对西晋统一和存续的贡献。以...
清风荐读丨岁满不持一砚归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北宋康定元年,包拯就职端州知州。当...
原创 中... 前言 许多人向往欧洲的高福利生活,以为那里是人间天堂,却不知欧洲的富足其实是靠依赖其他国家换来的。...
原创 晚... 晚清时期被誉为中兴四大名臣的左宗棠和李鸿章,两人在政治观点上常常针锋相对,且行事风格也截然不同:左宗...
原创 智... 苏联解体灭亡是历史必然还是另有原因,上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就连美国都甘拜下风。此时的苏联强得可怕,它...
原创 三... 咱都知道,《三国演义》那可是老有名了,很多人对三国的印象,基本都从这书里来。不过呢,书里有些事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