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都知道,三国时期那局势,那叫一个风云变幻。刘备在成功拿下汉中后,那可谓意气风发,自立为汉中王,这可是他人生中的一大高光时刻啊!可谁能想到,在这之后,他竟然接连处决了四位大臣,这事儿在当时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呢?咱今天就一起来唠唠。
先说这第一位,刘封。这刘封呢,是刘备的养子,本身武艺高强,作战也十分勇猛,在刘备创业初期那也是立下了不少功劳。但为啥刘备最后要赐死他呢?这里面原因挺复杂的。当时关羽北伐襄樊,战事吃紧,多次向刘封和孟达请求支援,可这两人呢,以刚占领上庸,局势不稳为由,拒绝了关羽的请求。后来关羽兵败被杀,刘备心里那叫一个气啊,对刘封就有了不满之意。再加上诸葛亮在一旁提醒,说刘封性格刚猛,等刘备百年之后,刘禅恐怕难以驾驭他。刘备思来想去,觉得诸葛亮这话在理啊,为了给刘禅扫清障碍,最终还是狠下心来,赐死了刘封。刘封临死前估计也挺后悔的,早知如此,当初就该去支援关羽,说不定还能改写历史呢。
第二位被斩的大臣是彭羕。这彭羕啊,原本是刘璋的部下,后来投降了刘备。他这人呢,有点恃才傲物,心高气傲得很。刘备刚拿下益州的时候,对他还挺看重,给他封了个不错的官职。可彭羕不懂得收敛,到处得罪人,还在言语中对刘备表现出不满。有一次,他竟然和马超抱怨说,刘备那决策不行,跟着他没啥前途,还说什么 “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这种大逆不道的话。马超一听,吓得不轻啊,这可是要谋反的节奏啊,赶紧向刘备告发了他。刘备得知后,那还能忍?立马就下令将彭羕捉拿归案,最后处死了他。彭羕估计到死都没明白,自己这张嘴咋就管不住呢,好好的前程就这么毁了。
第三位倒霉的是张裕。张裕这人有点本事,擅长占卜,在刘璋手下的时候就挺有名气。刘备入蜀后,他也归降了刘备。但张裕这人说话不太注意场合,老是得罪刘备。有一次,刘备和刘璋会面的时候,张裕就拿刘备没胡子这事开玩笑,弄得刘备很没面子。后来刘备要攻打汉中,张裕又占卜说这次出征不吉利,刘备本来就对他有意见,这下更是觉得他在扰乱军心,于是找了个借口,把张裕给杀了。可怜张裕,就因为这张嘴,把自己的命给搭进去了。
最后一位是雍茂。这雍茂呢,是刘备的主簿,说白了就是刘备身边的秘书。当时刘备打算称帝,这在古代可是大事啊,得先看看大家的意见。雍茂和刘巴等人就站出来表示反对,他们觉得时机还不成熟,这么着急称帝不太好。刘备呢,正一门心思地想当皇帝呢,哪听得进去这些反对意见啊,一怒之下,就找了个由头把雍茂给杀了。刘巴一看这情况,吓得赶紧闭嘴,不敢再吭声了。
这四位大臣一死,蜀汉朝廷上下那是人心惶惶啊。刘巴和魏延这两位,心里也是直打鼓。刘巴可是个大才子,诸葛亮都对他的才能称赞有加,说 “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可就因为之前反对刘备称帝,他吓得从此以后老老实实的,一门心思地给刘备打工,让干啥就干啥,再也不敢提反对意见了。魏延呢,那也是一员猛将,刘备对他还是挺器重的,在大家都以为汉中太守会是张飞的时候,刘备力排众议,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魏延也确实有本事,在汉中镇守得那是固若金汤。但经历了这一系列事情后,他也明白了,在这蜀汉朝廷,得听刘备的话,好好打工,不然下场可能和那四位一样。
刘备称王之后这一系列操作,看似残忍,实则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那个乱世,要想成就一番大业,有时候不得不采取一些强硬手段。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寒了一些大臣的心,对蜀汉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咱作为后人,站在上帝视角看这些事儿,也只能感叹一声,历史的发展充满了无奈和变数啊。好啦,今天关于刘备称王之后的这些事儿就给大家讲到这儿啦,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祝您天天发财,生活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