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6日,北京发生了一起震惊海内外的大事件。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下令,京师警察厅派遣了300多名军警,突击闯入位于东交民巷的苏联大使馆附属的军营。这一行动异常激烈,军警们如同猛兽般搜捕,把包括中共创党元老李大钊及其妻子、女儿在内的20多名共产党人,以及一部分国民党左派的成员全部逮捕。同时,12名苏联外交官也未能幸免,全部被拘捕。这一消息迅速传开,迅速震动了国内外各方,令人震惊的是,张作霖竟敢公然挑战苏联和沙俄的强硬立场,这一行为几乎让人觉得他是在“老虎洞里放炮仗”,宛如自寻死路。
就在外界担心张作霖无法交代时,4月28日的一个爆炸性新闻再次引起轰动:李大钊被张作霖下令处决。这一决定,让人震惊不已。李大钊不仅是中共的重要创党元老,还是学界公认的泰斗人物。他被捕后,北京九大高校的校长联合发声,众多知名人士发起行动,要求释放李大钊。北洋军阀内部对此也有不同声音,部分人士对处决李大钊表示强烈反对。张作霖为何顶着如此巨大的压力,依然坚持处决李大钊?难道他真的是吃了豹子胆,还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做出错判?
回顾那段历史,北伐战争的爆发,正是冲着北洋军阀如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等人的统治而来。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吹响了北伐的号角。刚开始,北洋军阀们并没有把北伐军放在眼里。毕竟,北洋军阀的军队已经存在多年,士兵训练有素,将军身经百战,能够轻松应对这些年轻的敌人。此外,他们背后还有强大的国际支持,张作霖代表的奉系依赖日本,吴佩孚和孙传芳依赖英国。相较之下,北伐军几乎没有任何强大的外部支持,士兵大多年轻且缺乏战斗经验。
然而,战局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北伐军气势如虹,一路扫荡北洋军阀,孙传芳败得毫无还手之力,不得不向张作霖求援。张作霖心怀“入主中原”的野心,立即组成了安国军,自任总司令,誓言联合孙传芳的部队,一举消灭北伐军。然而,事与愿违,安国军未能阻止北伐军的进攻,北伐军的步伐依然势不可挡。到1927年4月,北伐军已经攻占了上海、南京和武汉,兵锋直接指向中原。
北伐军之所以能够快速取得胜利,原因不仅仅在于他们年轻而勇猛,更多的是因为他们代表了民众的利益,代表了一个正义的力量;而北洋军阀则象征着腐朽和保守的反动势力。更重要的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无间,共产党的一些重要力量为北伐军提供了强大的支援。此外,苏联也给予了北伐军巨大的军事援助。自1923年起,苏联便开始支持国民政府,尤其是在1924至1926年,苏联向广州国民政府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总价值高达数百万卢布。步枪、子弹、机枪、手榴弹以及火炮等一应俱全,甚至还向国民政府提供了财政援助,支持北伐军的军饷。
北伐军的军饷相对较高,这使得更多的士兵愿意加入。相比之下,北洋军的军饷非常低,甚至很多军队因为无法支付军饷而发生兵变。北伐军不仅吸引了大量年轻人,还成功招募了一部分原北洋军的士兵加入。因此,北伐军不仅在装备上具备优势,还在士气和兵力上占据上风。
与此同时,黄埔军校也在苏联的支持下成立,并得到了大量的军事援助。苏联不仅派遣了军事顾问和教官,还提供了资金、武器和其他军事物资。苏联的支援,对于北伐军的快速崛起至关重要。无论是在武器装备,还是在战略规划上,苏联的帮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北伐军在短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军事成就。
然而,苏联的援助并不仅仅局限于国民政府。苏联也对冯玉祥提供了大量帮助,向其提供了大量步枪、子弹、机枪、火炮等军事物资,帮助冯玉祥的军队取得了优势。这些援助的背后,是苏联与国民党和冯玉祥之间紧密的合作与联盟。没有苏联的支持,北伐军可能不会迅速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甚至很可能无法顺利地进行北伐。
对于苏联的支持,张作霖自然心生敌意。张作霖不仅仇视苏联,还因为与日本的紧密合作,成为了苏联的敌人。在过去的中东铁路争端中,张作霖不仅拖欠铁路管理局的费用,还抓捕了苏联的铁路局长,这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苏联的态度也因此变得极为敌视,开始支持蒋介石领导的北伐军,以期消除张作霖这一障碍。
李大钊作为共产主义的坚定战士,自然与苏联有着深厚的关系。张作霖得知李大钊与冯玉祥之间的联系后,认为李大钊是一个威胁。李大钊不仅在学术上享有极高的声望,而且他与冯玉祥的秘密往来意味着他可能是推翻张作霖的关键力量。再加上李大钊在北京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号召青年反对张作霖的反动统治,令张作霖感到自己的政权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张作霖决定一举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打击苏联,报复李大钊的反抗,张作霖在1927年4月28日下令处决李大钊及其他多名共产党人。张作霖在内心可能认为,他的权力足够强大,可以不顾国内外的压力,采取极端手段。但实际上,他这种狂妄的举动注定了他要为此付出代价。
张作霖本身并非一个典型的“卖国贼”,他只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依赖日本,但这种短视的合作注定无法长久。最终,张作霖因为自己的轻狂和错误的判断,命丧皇姑屯。无论是日本人的暗算,还是国内革命力量的反击,都成为了他不可避免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