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北宋八贤王为什么不做皇帝?八贤王最后怎么死的?
创始人
2025-09-21 00:33:11
0

八王爷为何不做皇帝?

“八贤王”,这个令人敬仰的称号,出现在许多古典文学作品中,如《杨家将传》、《杨家府演义》、《三侠五义》和《万花楼》。在《杨家将传》一书中,“八王”指的是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此角色在杨家将的后期版本中常常署名为赵德芳,即宋太祖的另一子)。赵德昭在历史上并未真正成为皇帝,他的父亲临终时,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并赐给赵德昭一把象征权力的金锏,授命他若发现朝中有不正之臣,便可斩尽杀绝。这使得赵德昭多次救助杨家将等忠臣。

《杨家府演义》中的“八王爷”则是赵德崇,宋太宗长子赵元佐的本名。

宋太祖的诺言

那么,为什么“八贤王”没有继位成为皇帝?要追溯到赵匡胤与弟弟赵光义的关系。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曾向弟弟赵光义许下承诺,若他能够继位,死后皇位将传给赵光义。赵光义显然记住了这一承诺,便成为后来历史上所称的“烛光斧影”事件的伏笔。赵匡胤突然驾崩,赵光义继位成为宋太宗。此时,朝野间对赵光义的篡位充满了质疑和谣言,许多人认为他弑君篡位。

当时的皇后贺氏带着赵德芳前往朝堂质问赵光义是否弑父。或许是赵光义心中有愧,于是他赐给赵德芳一柄金锏,允许他监督朝政。戏文中提到:“孤赐你金镶白玉锁,加封你一亲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晋王,五德王,六敬王,上殿不参王,下殿不辞王,再赐你凹面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这段戏文中的金锏,使得赵德芳成为“八贤王”的象征,而这柄金锏也让朝中的奸佞之臣心生惧意。

八贤王的死亡

那么,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八贤王”赵德芳?我们翻阅史料,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根据《宋史·宗室传》的记载,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子德秀、次子德昭、三子德林、四子德芳。然而,长子和三子都在幼年夭折,因此,唯一长大成人的太祖儿子便是赵德昭和赵德芳。

从这个角度来看,戏曲或影视中的“八贤王”实际上是指赵匡胤的第四子赵德芳。然而,历史上的赵德芳并未像戏剧中那样被赋予高大的形象。赵德芳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去世,时年仅23岁。他未曾被封为“八贤王”,更没有像戏剧中那样陪伴四位帝王,经历太祖、大宗、真宗、仁宗等四代皇帝。

历史真相与虚构的八贤王

更进一步看,赵德芳与其他历史人物之间也几乎没有直接联系。传说中的“杨家将”中的杨业是在赵德芳去世五年后才战死的,因此,赵德芳显然无法代替杨业的儿子杨延昭为朝廷上诉。此外,名将寇准于980年考中进士,而赵德芳已经去世,因此两人没有机会相识。至于“包青天”包拯,更是直到999年才出生,这时赵德芳早已去世。

因此,历史上的赵德芳并非“八贤王”,他并未经历那些令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那么,为什么会有“八贤王”这样的虚构角色呢?

赵匡胤的死因与赵光义的继位

一切要追溯到赵匡胤的死。赵匡胤在976年11月突然去世,关于他死因的记载至今依然存在许多谜团。根据史书记载,赵匡胤去世时,皇后贺氏在场,并指派王继恩去召赵德芳。然而,王继恩并未去找赵德芳,而是直接去找赵光义。赵光义随即赶到赵匡胤的寝殿,赵匡胤的遗体已被安放在那里。贺氏一看到赵光义而非赵德芳,便意识到事情的真相,不禁对赵光义说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则答道:“共保富贵,勿忧也。”显然,赵光义此言意在表明自己虽然接手了皇位,但愿继续保障家族的荣华富贵。

太宗对“八贤王”的忌惮

赵光义继位后,表面上确实对太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予以优待。他任命赵德昭为京兆尹,虽官职低于宰相,但在朝会时却排在宰相之前。但实际上,赵光义心中始终对这两个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侄子心存戒备。尤其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北伐幽州时,发生了一次偶然事件——夜间军营骚乱,兵士们误以为太宗失踪,甚至有人提议立赵德昭为帝。赵德昭对此全然不知,但太宗得知后大为震怒。回到朝廷后,赵德昭在向太宗进言时,太宗怒斥道:“待你当了皇帝之后,再赏赐他们也不算晚!”此言无疑透露出他对赵德昭有篡位之疑。

赵德昭无法忍受这种怀疑,最终在回府后自尽,年仅29岁。赵德昭的死,虽然表面上看似一场悲剧,但实际上也为后来的“八贤王”传说提供了可能的源头。

相关内容

填补早期秦文明通史著述之缺...
近日,著名文史作家祁新龙新著《大秦长歌:一部两千年秦文明史》(三卷...
2025-09-21 01:02:54
原创 ...
隋唐时期可谓是中国古代英雄与名将的汇聚地,那个时期的历史充满了豪杰...
2025-09-21 01:02:42
原创 ...
众所周知,20世纪对世界格局的改变有两次划时代的事件,一是两次世界...
2025-09-21 01:02:38
书讯 |《困于沙丘》以战国...
几卷得而复失的残简,一段湮没无闻的史实 为何胡服骑射光耀华夏,赵武...
2025-09-21 01:02:28
原创 ...
提到长坂坡之战,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便是赵云七进七出的英勇形象,以及...
2025-09-21 01:02:09
原创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岳飞在其笔下对靖康之耻的愤怒...
2025-09-21 01:02:06
原创 ...
《北齐书·卷九·李祖娥传》记载:帝高洋怒不可遏,挥刀责骂道:“你杀...
2025-09-21 01:01:42
原创 ...
“即便叶赫那拉氏只剩下一个女人,我也要将爱新觉罗家族彻底铲除。”这...
2025-09-21 01:01:42
原创 ...
赵匡胤的无奈困局:帝位之争下的悲剧 赵匡胤的悲剧命运,仿佛被无形...
2025-09-21 01:01:38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乾清宫东暖阁,年轻的康熙帝手里攥着苏克萨哈的辞折,眉头纹得能夹死一只蚊子。多年老臣要辞职,这本该是个...
原创 钱... “(美国)在特米那岛上将他(钱学森)拘留14天。” 1950年,钱学森准备启程返回祖国,他整理好行李...
原创 副... 1936年,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准备北上与红一方面军汇合。在他们面前,最难的挑战便是穿...
原创 马... 1963 年的内蒙古草原,秋风吹过偏僻村庄的马棚,扬起一阵干草的清香。解放军高级将领翟文清的目光掠过...
原创 日... 在7月3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上,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发言时强调,日本应当对其侵略历史保持长久...
原创 日...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正式启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此后的日本军队如猛兽...
原创 秦... 导读: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他决定对匈奴进行征讨,并成功收复了河套地区,将匈...
党史百年天天读 ·7月10日 重要论述 1947年7月10日 毛泽东在电报中总结过去一年作战的主要战果及当前国共双方的兵力对比情况...
原创 朱... 《史记·越世家》有云:“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句话意味深长,揭示了人心的不可靠与残酷的...
原创 上... 中国人民经过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在抗战的最后阶段,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