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都知道,诸葛亮那可是三国时期蜀汉的灵魂人物,堪称智慧的化身。他 27 岁被刘备 “三顾茅庐” 请出山,自此为了匡扶汉室,全心全意辅佐刘备,一路殚精竭虑。在他的精心谋划下,蜀汉逐渐强盛起来。只可惜,后来关羽在襄樊之战兵败身亡,刘备不听诸葛亮劝阻,执意伐吴,结果把家底赔了个精光,自己也悲愤染病离世。临终前,刘备把刘禅和江山社稷托付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没辜负这份信任,一心扑在辅佐幼主刘禅上,为蜀汉政权操碎了心。可长时间的劳累,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最终在五十四岁那年,病逝于北伐途中的五丈原。今天咱就来唠唠,诸葛亮临死前设下的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计谋,这个计谋背后,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据说啊,诸葛亮在弥留之际,对自己的丧葬事宜,向刘禅提了个特殊要求 ——“四人抬棺,向南走,绳断下葬”。乍一听,这要求实在太奇怪了。诸葛亮是什么身份?堂堂蜀国丞相,他的丧葬规格再怎么也不能如此简单。可就是这么看似寒酸的安排,恰恰体现了诸葛亮的聪明过人之处。
先说说为啥要 “四人抬棺”。当时诸葛亮是在北伐途中去世的,他的名气那可是家喻户晓,要是敌人知道他死了,肯定会疯狂反扑,蜀国就危险了。所以,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一开始是秘而不宣的。用四个人抬棺,能避免消息泄露,保证蜀国的安危。要是大张旗鼓地办丧事,那不就等于告诉敌人,蜀国丞相没了,国力不行了,敌人肯定趁机来攻打。而且,送葬人数少,也能保证诸葛亮坟墓的隐秘和安全。毕竟那时候盗墓成风,很多达官贵人的墓穴都被盯上了,诸葛亮这做法,既让人觉得像埋了个普通士兵,又把知情人数降到最低,保护了自己的墓穴。
那为啥特意交代 “往南走” 呢?当时正处于北伐时期,往北走离敌人越来越近,消息泄露的风险太大。往南走就是蜀国的势力范围,安全系数和保密级别都能提高,这也是诸葛亮为了保证墓地安全的考量。
最后,“绳断下葬” 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可太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了。他没选好固定的墓地,墓地是随机的,绳子在哪里断,哪里就是墓地。这样一来,除了四个抬棺人,其他人根本不知道墓地在哪,保证了墓地的隐秘性。
可实际上,这四个抬棺人哪能真的等到绳子磨断。他们连续向南走了好几天,累得不行,绳子却一点断的迹象都没有。荒郊野岭的,几个人一合计,就动了歪心思,把绳子割断,随便找个地方把棺木埋了,然后回去复命。刘禅一听,这么快绳子就断了,心里犯嘀咕,哪有这么巧的事啊。他越想越不对劲,就命人把这四个抬棺人抓起来严刑审问。这四个人哪经得起拷打,很快就把实情交代了。刘禅一听,气坏了,一怒之下,就把这四个人都斩首了。这一下,诸葛亮的墓地在哪,彻底成了千古之谜。
你说诸葛亮是不是算得太准了?他早就料到这四个抬棺人完不成任务,会偷懒作假,也料到刘禅会因为这事杀了他们。他这么做,就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埋葬地点,避免死后被打扰。
现在关于诸葛亮的墓地,说法不一。有人说在定军山,但也有说法称那可能只是衣冠冢。因为年代太久远了,到底哪个是真的,谁也说不清楚。不管诸葛亮的墓地到底在哪,他的这份智慧,还有为蜀汉奉献一生的精神,一直被后人传颂。他生前是传奇,死后留下的这个谜题,也给后人增添了不少遐想的空间。咱不得不佩服,诸葛亮这最后一计,真的是太绝了!
好啦,今天关于诸葛亮临终设下的这个神秘计谋就讲到这儿啦。觉得有意思的朋友,记得点个赞,关注一下,后续还有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分享给大家,祝点赞关注的朋友都能发大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