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207年,刘备三次亲自拜访诸葛亮,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恢复汉室的智慧。诸葛亮当场为刘备描绘了一个复兴汉室的宏伟蓝图——
曹操在北方的力量雄厚,孙权在江东的根基也极为稳固,刘备显然无法与之抗衡,争夺中原已是不可能的事,刘备应该放弃这条路。荆州和益州,这两个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才是刘备的机会所在。刘表和刘璋两人能力不足,刘备可以从他们手中夺取荆州和益州,避开直接对抗强敌。
若能顺利夺取这两地,刘备可以在合适的时机派遣精锐部队,从荆州直接攻向洛阳,自己则带领益州兵力从关中出发,两军会师,合力征讨中原。通过这一步,刘备就能站稳半壁江山,处于不败之地,复兴汉室指日可待。至于如何统一天下,届时再根据形势作出判断。
诸葛亮的战略思路清晰而明确,他认为只要稳步推进,复兴大业的机会非常大。这一方案给了刘备很大的鼓舞,仿佛找到了明确的方向。然而,如果从全局角度来看,诸葛亮的策略还是过于静态,忽视了东吴这一关键因素的影响。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对于东吴的战略意义重大。如果东吴失去荆州,不仅要面对刘备的威胁,还要失去抵御曹操南下的屏障。而对于刘备而言,夺取荆州就意味着掌握了主动权,能够与曹操抗衡。
无论是曹操、孙权,还是刘备,都清楚地知道,荆州的控制权决定着未来的战争走向。公元215年,刘备顺利夺取益州,开始在荆州部署兵力,关羽驻守此地。诸葛亮的《隆中对》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的北伐计划便可着手实施。
然而,正当刘备准备付诸行动之时,孙权派遣诸葛瑾来要求刘备归还赤壁之战后占领的四郡。孙权的目的是彻底夺回荆州,这一要求对刘备来说不可接受。若放弃荆州,不仅会失去北伐的战略根据地,更会丧失对东吴的压制力量。为了避免这一局面,刘备决定拖延,提出“夺取凉州,再归还荆州”的方案。
刘备的策略是拉长战线,尽量拖延时间。尽管他是孙权的妹夫,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孙权心思清楚,不轻易让步。当刘备坚持不归还荆州时,孙权便决定动手,派吕蒙领兵进攻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吕蒙带领的两万大军迅速取得了胜利,长沙、桂阳相继投降,而零陵太守郝普也被骗开城投降。
吕蒙的胜利让孙权信心大增,他亲自前往荆州陆口指挥调兵。刘备得知局势变化,迅速从成都赶回荆州与孙权对峙。关羽和刘备在荆州,孙权与吕蒙也带兵集结,双方剑拔弩张,战斗一触即发。
最终,鲁肃采取了和解的策略,约见关羽单刀直入的进行会谈,双方各自让步,最终决定以湘水为界,暂时平息战事,分割荆州。虽然战争没有爆发,但这次对峙显然揭示了孙刘之间的矛盾根源。五年后,关羽的死和荆州的失守,成为了历史的转折点。
二、
刘备与孙权的战争暂时停火,但曹操果然如预期亲自出征汉中,张鲁趁机逃亡,曹操基本占领了汉中,并为接下来的进攻益州铺平道路。曹操的谋士司马懿提出建议:“刘备刚刚占据益州,人心未稳,此时正是攻占益州的最佳时机,我们只需从汉中出兵,一举可定天下。”
刘晔也支持这一计划,认为如果不趁机攻占益州,未来将会面临更大的麻烦。司马懿和刘晔的分析很有道理,如果曹操能够迅速出兵,虽然不一定能彻底占领益州,但至少能削弱刘备的实力,为自己争取更多时间。
然而,年已60的曹操心态已发生变化。赤壁失利给了他巨大的打击,导致他丧失了进攻的欲望。在听到司马懿的建议后,曹操轻叹一声:“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他感到,能得汉中已经满足,便不再冒险继续征战,决定撤兵回邺城。
此时,刘备迎来了难得的机会。法正为刘备分析当前形势,指出汉中现在防守较弱,夏侯渊、张郃等人并非大才,因此如果刘备发动北伐,一定能轻松占领汉中,并为未来的复兴汉室打下坚实基础。
刘备听后大喜,认为这是《隆中对》中规划的最佳时机,便决定开始北伐。公元217年,刘备带兵北上进攻汉中。
然而北伐并非一帆风顺,刘备与曹操的将领夏侯渊在阳平关对峙了一年多,始终无法攻下。面对困境,刘备焦虑万分,不断催促诸葛亮增兵支援。终于在公元219年初,刘备突然改变策略,决定将军队撤离阳平关,转移至定军山,准备诱使夏侯渊前来攻打。
夏侯渊不顾曹操的警告,贪功冒进,亲自带兵攻打刘备军营,结果被黄忠设下埋伏,打了个措手不及,最终被斩首。夏侯渊的死给了刘备极大的胜利,刘备顺利攻占汉中,奠定了自己进一步进军关中的基础。
刘备的北伐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他命令刘封、孟达等人攻占房陵、上庸等地,进一步推展战线。曹操看到局势的变化,立刻调动资源,防止氐族与刘备联手,自己被夹击。
曹操未曾料到,刘备能够借助关羽这一强力武将,打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关羽不仅北伐立下赫赫战功,还成功形成了对曹操的巨大威胁。公元219年7月,刘备称汉中王,并立即任命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给他们下达了北伐的军令。
三、
然而,就在关羽大展神威之时,历史的棋盘上出现了新的变量。第一个变量是东吴。孙权一方面担心曹操过于强大威胁东吴的安全,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刘备变得过于强大。孙权心思缜密,一直在控制刘备的实力,将其压制到一个适合自己利益的范围内。
吕蒙对此极为清楚,他认为关羽有着吞并东吴的野心,若再不加以防范,迟早会被关羽所威胁。
第二个变量则是荆州的民心。荆州士民早已厌倦了连年战乱,他们希望能够安定生活,远离战火。刘备占领荆州后,并未恢复他们曾经的太平日子,反而将荆州作为资源调动的中心,使得荆州成为两大势力争夺的焦点,民心逐渐动摇。最终,孙权趁机进攻,迅速夺取了荆州。
关羽未能察觉到局势的变化,最终失败,死于吕蒙的突袭。这一事件不仅让刘备失去了荆州,也彻底改变了三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四、
关羽之死,成为汉末历史的转折点。对于曹操来说,失去了关羽这一强力对手,他明白三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