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最初的“五王”中,谁的后代活得最好。太平天国的“五王”指的是“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以及“翼王”石达开。这些人曾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随着起义的失败,许多王族的后代命运多舛,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们后代的命运如何。
首先,洪秀全的直系子女几乎全部遭到了清朝的屠杀,他的家族也在清朝的追杀中遭受了极大的损失,族人几乎被屠尽。据现存史料所知,洪秀全的两位侄子成功躲过了清廷的追杀,分别是瑛王洪全福和琅王洪魁元。洪全福的经历可谓曲折,尽管他和洪秀全的亲戚关系较为疏远,直到太平天国后期,王爵才被授予他,封为瑛王。起义失败后,洪全福选择聪明地前往上海,而不是南方躲避,之后他乘船远渡重洋,前往美国从事艰苦的劳动。要知道,那时候乘船跨越大洋去美国工作,可是极为危险的,船上的华工常常被关押在船舱里,条件极其恶劣,死亡率甚至高达30%。洪全福的经历显示了他非凡的勇气和生存智慧。随着在美国逐渐积累财富,洪全福后来成为了一名轮船厨师,并学会了七种语言。他积蓄了些许财富后,选择定居香港,并曾资助过孙中山的革命。1902年,他参与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又辗转逃亡至新加坡,最终于1910年去世,享年74岁。
相比之下,琅王洪魁元的命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洪魁元是洪仁轩的儿子,也是太平天国的“干王”,他曾和洪全福一同逃难。后在英国传教士的帮助下,他成为了一名传教士,后来于1878年10月带领家人乘船前往美洲,最终抵达了圭亚那的哥郎港口。他选择了定居在特立尼达岛,如今岛上还有洪魁元的后代生活。
东王杨秀清的情况则非常悲惨,所有的孩子都在“天京事变”中被洪秀全亲自杀害,杨秀清的族人也有很多死于这次大屠杀。为了缓解与杨秀清家族的关系,洪秀全曾提出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杨秀清,但他并未安排儿子改姓杨,显然这不过是为了表面上的“和解”。杨秀清死后,唯一幸存的杨家后人可能是杨秀清的弟弟杨辅清,然而关于他是否有后代的证据并不确凿,只是流传有他可能留下后代的说法。
萧朝贵的家族也是复杂多变,萧朝贵的两个儿子,萧有和与萧有福在太平天国灭亡后都遇到了不幸。萧有和被封为“幼西王”,而萧有福则改姓蒋,封为“懿王”。他们俩在南京城破后,曾与幼天王一道突围,萧有福在途中死于突围途中,萧有和则因病死于广德。萧朝贵的弟弟萧朝富则被封为“顶王”,他曾是太平天国无为州的守将。然而,无为州破城之后,萧朝富的去向成谜,有资料称他失踪,是否战死或躲藏尚无定论。如果西王家族中确有后代,那大概是来自萧朝富一脉。
南王冯云山则因早逝且子女也在清廷的追杀中丧命,可以说是绝嗣了。与冯云山相似,翼王石达开也因命运不济,家人被屠戮,自己的后代亦未能存活。尽管有民间传言说石达开可能有后代逃脱,但没有确凿的史料证明这一点,因此石达开目前被认为是没有后嗣的。
然而,五王中唯一有幸存后代的,反而是北王韦昌辉的家族。韦昌辉的弟弟韦俊在“天京事变”后,因为遭到陈玉成和杨辅清的排挤,最终愤而投降了曾国藩。韦昌辉家族的势力在太平天国初期非常强大,他个人也因出身客家大户,为避免受到金田本地人欺压,还通过花钱购买了“监生”的功名,这在当时可是极为奢侈的举动。值得一提的是,韦昌辉的家族势力一度排在太平天国起义的第二位,仅次于杨秀清和萧朝贵的矿工集团。正因为如此,杨秀清才特别警惕韦昌辉,甚至宁愿让石达开领兵也不让韦昌辉带兵。韦昌辉和洪秀全在“天京事变”后合力投降,韦俊则在湘军中凭借个人能力逐渐获得清朝的重用,最终成为清朝的副将。
韦俊在清朝的表现相当出色,在中法战争期间甚至有机会被提拔。然而,韦俊在1884年因病去世。他的家族安置在安徽芜湖,为了避免清廷的怀疑,韦俊特别选择这个地方。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有资料称他曾回乡祭祖被嘲笑,但这在兰台看来并不太可信,因为韦俊作为清朝二品高官,回乡时应该受到的是当地人的尊重,而非嘲笑。之后,韦俊为维持家族的延续,还悄悄地把一个儿子过继给了韦昌辉,许多后来的记载提到的“韦昌辉的嗣孙”中就包括了韦俊的后代。
因此,时至今日,韦昌辉的家族仍然有后人在世,成为五王中唯一有直系后代延续的家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