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政治天才,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几乎不容置疑,除非有人故意与之对立。所谓天才,往往表现为独辟蹊径,不拘泥于前人的道路。否则,怎么能称得上天才呢?特别是在政治领域,天才更需要如此创新。前人的经验固然有其价值,但终究是解决了他们时代的困境,依赖前人的策略只能解决过去的问题。况且,使用前人的方法时,敌人往往早已有了应对之策,甚至某些玩弄权术的政客也能以此上位。那如果一味模仿前人的路,未来如何应对呢?难道只能重蹈覆辙?这时,天才人物就会挺身而出,扬言:“不行,看看我怎么做!我会走得更远!”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的天才人物并不多见。活着时,他们常是孤独的战士,非具有坚韧性格的人不能成就这种伟大,所以这样的天才可谓是不世出的。
朱元璋正是中国历史上这样一位天才。无论在政治谋略还是军事行动中,朱元璋都展现了他的大气魄和非凡胆略。他做事风格独特,既有果敢狠辣的一面,也拥有超凡的耐性。谈到朱元璋的“忍”,这个故事从1358年初说起,那一年,他与朱升的会面成为了历史的转折点。
1358年,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一个极具意义的年份。两年前的1356年,朱元璋成功占领了集庆城,并将其更名为“应天府”。光是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当时雄心勃勃,野心勃发。随后,他组建了一个军事指挥机构——“天兴建康翼大元帅府”,专责攻城略地,做事雷厉风行,看似空口白话,实则行动力十足。
朱元璋的确不是空口说大话。他先后攻占了长兴、徐达占领了常州,亲自率领军队攻下宁国。接着,赵继祖、徐达、胡大海等也纷纷有所建树,整个局势快速向前发展,几乎是势如破竹,猛快狠辣可见一斑。当时,朱元璋刚脱离郭子兴的队伍仅两年,1355年,他才刚刚得到和县。而四年前,朱元璋才刚刚带领徐达、周德兴、郭英等人开始在家乡募兵。转眼间,朱元璋已经站稳了脚跟。此时,1367年,朱升向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朱元璋深知朱升见多识广,历史上的政权成败他都了如指掌。于是,朱元璋调整了策略,开始了“戒急用忍”的阶段。尽管当时其他地方如张士诚、徐寿辉、陈友谅、韩林儿等人都急于称王称帝,但朱元璋耐心等待,除非别人先挑衅他,他绝不会主动发动战争。对于暴元,他更是始终不予理会。
九年后,到了1367年,朱元璋觉得时机成熟,便开始北伐大元。自此,朱元璋如猛虎下山,再度展开了激烈的攻势。几乎是四面出击,迅速取得了重大胜利。仅仅一年后,他就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这一历史性胜利意义非凡,为数百年来未曾有过的大胜,震惊了四方。元朝的统治者只能撤退到大漠,而朱元璋则在应天府称帝,宣告大明帝国的建立。
接下来,朱元璋便开始了如何治理这片辽阔疆土的思考。他拿出地图,忽然发现了一片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山西高原。山西高原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它西接黄河与陕西,地形险要,扼守中原的要害。古人称之为“河东”,因为黄河从北而来,在高陵县与渭河相汇,形成一个急转弯的“九十度大弯”,使得黄河水流更为湍急,隔断了山西与中原的联系。
这片高原地区自古便被视为战略重地,有着“表里河山,形胜之区”的美誉,也称其为“九州之冠”,形容山西高原对中原的重要性,犹如人之肩背,重要且不可或缺。蒙古人深知这一点,早在元朝建立之前,他们就已将山西高原视为进攻金国与宋朝的前哨。其后,元朝的统治者特别重视这片土地,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加以开发,形成了坚固的“铁桶”防线。
山西高原的“铁桶特性”自元代开始便愈加显著。早在1211年,蒙古军就已将山西高原作为南下攻打金国和宋朝的基地。元朝对这片区域实行了严格的军事管理,形成了多层次的军事和行政体系。特别是在刘黑马(蒙古人名“也可秃立”)的带领下,山西高原成了蒙古军的核心据点,刘黑马及其家族几代人都以山西为根基,打下了坚实的军事基础。
元朝政府自其建立以来,对山西高原投入了大量资源,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确保了其控制。由于蒙古人的数量有限,他们引入了大量的汉人将领来协助治理,而山西高原也成为了这些“汉人世侯”的封地。经过数代人的经营,这些地方势力根深蒂固,形成立了相对独立的政治格局。为了维护统治稳定,元政府没有采用严格的中央集权制,而是采取了“世代守土”的方式,委任一部分世侯掌管地方事务。
这些“汉人世侯”虽然拥有不同的背景,有的来自蒙古军,有的则是地方豪强,但他们在山西高原上建立了深厚的根基。他们有的来自军队,打过金国、西夏、南宋等战役;有的则来自地方势力,依托元朝的政策繁荣一时。元政府虽然纵容这些地方势力,但始终依赖于他们的“贡献”来维持税收。
然而,这些“汉人世侯”终究不容易对元朝忠心耿耿,尤其在元朝逐渐衰弱后,地方势力的独立性愈加突出。尽管他们表面上归顺,但实质上他们只是在保持自己的利益。元朝的扩展最终在山西高原遭遇了阻力,甚至在王保保(元朝河南王)率军攻占太原城后,太原守将“豁鼻马”出卖了城池,导致王保保的败退。
然而,朱元璋并不因此轻易放过这些地方势力。朱元璋知道,单纯靠他们的“表面降服”并不足以稳定山西地区。为了彻底打破山西地方势力的根基,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移民大计”。这一政策,正式开启了他的大规模移民计划,尤其是针对山西高原地区的世侯家族,目的是让这些地方势力失去自己的根基,彻底削弱他们的力量。
朱元璋实施的“大移民”政策,不仅是一个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更是一个对地方势力的深刻变革。他通过这一政策,强制性地将山西的富人贵族和地方世侯移民出去,改变了整个地区的社会格局。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朱元璋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和对地方势力的彻底打击。这种空前的政治手段,也为后来的明朝政权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于这一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虽然具体细节难以追溯,但可以确认的是,朱元璋的这一“移民大计”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直到他去世后,明朝政府才彻底完成这一伟大工程。最终,这些曾经势力滔天的“汉人世侯”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得无声无息,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