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韵流芳
玉门花海汉简和
汉代文明瑰宝展”
玉门花海汉简出土烽燧
1977年8月,酒泉钢铁公司钢研所职工在酒泉西北约70余公里的玉门花海农场劳动时,从附近的一座汉代烽燧遗址上发现一枚有文字的木简和几枚素简,即报告嘉峪关市文物保管所。保管所人员在此处遗址中调查采获竹制毛笔、木槌、木耙、木简、泥弹丸、麻布衣、兽皮等物,其中木简、柹片93枚,无字素简12枚。
这些汉简,犹如历史的化石,承载着汉代边疆的治理智慧与军事活动。它们不仅记录了汉代的边疆政策,揭示了当时的军事活动情况,更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风貌。尤其是完整的西汉皇帝遗诏与《仓颉篇》的发现,为研究西汉历史及小学教育和文书学增添了新的资料,弥足珍贵,意义重大。这些字迹虽然历经千年,却依然清晰可见,如同当初书写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武帝遗诏——七棱木觚
制诏皇大子朕体不安今将绝矣与地合同众不复起谨视皇大
之笥加曾朕在善禺百姓赋
敛以理存贤近圣必聚谞士表教奉先自致天子胡侅自汜灭名
绝纪审察朕言众身
毋失苍苍之天不可得久视堂堂之地不可得久履道此绝矣告
后世及其孙子
忽忽锡锡恐见故里毋负天地更亡更在去如□庐下敦闾里人
固当死慎毋敢佞
赋(贱) 弟时谨伏地再拜请翁系足下善毋恙甚苦候望事
方春不和时伏愿翁系
将侍近衣幸酒食明察蓬火事边急小人毋行所 时幸甚甚伏
地再拜请
时伏愿翁系有往来者幸赐记令时奉闻翁系□□严教
长37厘米,七面书写文字,总计212字。文字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133字,在四个面抄录了西汉某位皇帝的诏书;后半部分79字,写在三个面上,为私信。
汉代简牍在形制、长度上的差异使书籍、文书具有了等级意味。这件七面体木觚,也可以称为檄。檄作为一种“特殊文书”,其形制为多面体单简、长短不一,用檄的意图并不在于强调训诫和宣谕,其根本目的在于强化文书行政与文书传送,进而对各级官吏实施有效掌控。
“深目”木楬
楬,意思是做标记的小木桩。深目,汉塞守御设备。汉代烽火台上有用于向外瞭望和瞄准的射孔,为便于守兵记录和上报军情,不同的烽火台使用“深目”木楬以示区分,顶部小孔是为穿绳悬挂之用。
□厭郭成买布三尺五寸直一石四斗
所买布踈始乐尹虎买布三尺五寸直一石四斗 索卿以〼
(正面)
万貰范融买布一丈二尺直四石二斗
长生赵伯二石
凡九斛前付卿为(以)入 (背面)
一枚戍卒买布简,买布的数量与价格都有具体记载,对研究宣帝时期河西地区的布、谷价格有重要的参证作用。
封 检
第八隧(燧)稾矢箭回
封检是一种特制的用于物品或文书封缄的木板,其主要作用是保密和防伪,其上的绳子主要用于编联简札。
封 检
居延右尉
凉风汉代一些重要文书或信件要以封泥填封,封泥填在绳结中,其上盖有“居延右尉”官印以防止有人私自拆开,在启封前封泥是不允许破损的,否则要一级级追究责任。
〼□□□五斛四 □
闰月 □□□七钱
四年一□□□□钱五八月中 以付子竟
□月未出 □买□ 闰月去八十□靡
□直六
□月 闰月以外癸卯三宿取□二斗 亭长督它
甲子乙丑丙
〼
壬申癸酉甲
汉代边塞屯戍士卒需要学习简单的计时、计日、历法知识等,这些基础实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是保证边塞正常运行的基础。
曰书人名姓赵苽韩砀范鼠张猪翟如窦钱(数)猪中冯鄹陈涓
汉简《苍颉篇》
西汉常用的小学字书,是当时通识小学的工具书。内容主要是勉教学童努力讽读、书写。书体带有浓重的篆书意味,或为早期隶书,即具有篆意的隶书。
何长卿敖像桀长瘦索刃皆□徐 〼
□中高不证边董董印西枸
程幼生东(正面)
事前后加□寿谓禽寇隧长 移八月
〼□ □池
印臣梁巍巍池未(背面)
结 语
展览以玉门花海汉简为切入点,生动展现了甘肃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文物叙事的方式,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甘肃的历史文化。展览不仅展示了文物,更通过创新传播的方式,讲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观众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