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库兹米奇·米罗诺夫,是苏联早期著名的军事领导人,生于1872年10月14日,诞生于俄罗斯帝国顿河军区乌斯季梅德韦迪茨卡亚村的布埃拉克-谢纽特金农场,出身于一个传统的哥萨克家庭。小时候,他在当地一所教会学校就读,学习勤奋刻苦,除了课堂内容,还自学了许多额外的知识。1890年至1894年间,米罗诺夫服役于军队,以优异表现脱颖而出,1895年考入新切尔卡斯克的容克哥萨克学校,三年后于1898年顺利毕业,正式成为一名军官。
作为军官的米罗诺夫,曾作为第26顿河团的一员,积极参与了日俄战争。在战争中,他因指挥一支百人小队深入敌后,表现出卓越的勇敢和领导力,被誉为英勇的哥萨克战士,赢得了极高的声誉。1906年6月18日,米罗诺夫在乌斯季梅德韦季茨基地区的一次哥萨克人大会上发表演讲,强烈呼吁废除警察机构,表达了对当时体制的反对声音。此后,他与帕维尔·阿杰夫及执事尼古拉·伯雷金一同前往圣彼得堡,将此决议递交给第一届国家杜马。遗憾的是,三人在返回途中被新切尔卡斯克的当局逮捕,随后被判处三个月的拘禁。
1914年,米罗诺夫作为第3顿河师第30顿河团成员,自愿参战,担任该师侦察百队指挥官。1915年3月,他晋升为埃索尔军士,次年又升任军事军士长,期间因表现突出,荣获格奥尔基耶夫斯基武器。接下来的三年里,他又先后获得两枚勋章,并晋升为军士长。1916年3月,他被任命为第32顿河团战斗部队副司令。十月革命爆发后,米罗诺夫选择加入布尔什维克阵营,随后在苏联内战期间,指挥包括第二骑兵军在内的多支大型部队。
1918年9月,米罗诺夫荣获三级红旗勋章,成为最早获得这一荣誉的军官之一。然而,苏联当局推行的去哥萨克化政策,旨在剥夺哥萨克人的政治和军事独立权利,企图抹杀他们作为独特社会文化群体的存在。作为出生于哥萨克家庭的米罗诺夫,他坚决反对这一政策。该政策很快演变成对哥萨克人的红色恐怖,导致无数无辜的哥萨克人惨遭血腥镇压。尽管米罗诺夫为苏维埃立下赫赫战功,他也未能幸免于难。
1919年9月,米罗诺夫带领人数有限的顿河哥萨克军团奔赴南线,与白军领袖邓尼金的部队展开对抗。不久,他被布琼尼元帅奉托洛茨基命令逮捕,并面临死刑判决。幸亏托洛茨基反对,米罗诺夫最终未被执行死刑,且很快获得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赦免。白军方面则声称,米罗诺夫并非因违抗命令被捕,而是因发动武装叛乱,带领几个顿河苏维埃军团叛变。但叛乱仅持续了数日,便被布琼尼元帅部队以及戈罗多维科夫率领的第四骑兵师镇压。
无论如何,1919年10月23日的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米罗诺夫得到了政治上的明确支持,被委以指挥第2骑兵集团军的重任。此后,他多次带领部队击溃白军,战绩斐然。1921年2月,米罗诺夫因东契克地区的虚假指控再次被捕。由于他曾公开批评托洛茨基,并坚决反对苏联的去哥萨克化政策,他在政治上树敌甚多,既包括托洛茨基的支持者,也涉及斯大林、布琼尼元帅和伏罗希洛夫等人。
随后,米罗诺夫在布特尔卡监狱的院子里,遭到一名哨兵在不明情况下杀害。后来的历史学家经过调查,认为他的死绝非偶然。因为他曾多次反对托洛茨基的无能领导,最终被怀疑是托洛茨基的个人指令所致。1960年,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以“缺乏犯罪事实”为由,正式为米罗诺夫平反,恢复了他的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