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虽然身为一国之母,肩负着后宫管理重任,但她的权力终究来自于皇帝的宠爱与恩赐。若皇帝失去对她的青睐,转而偏爱其他妃嫔,那么皇后的权势也便形同虚设。后宫之中,那些得宠的妃子往往会利用各种手段,明争暗斗,试图削弱乃至取代皇后的地位。历史上不乏皇后被废,最终凄惨收场的惨痛例子。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看,皇后这个身份可以说是一种极具风险的“高危职业”,尤其是在波诡云谲的唐朝,能够善终的皇后寥寥无几。
据统计,唐朝一共先后有26位皇后,但绝大多数都未能善终,其中不少被废黜甚至遭遇非命。比如:唐玄宗的王皇后,因为无子且失宠,最终被废黜;唐肃宗的张皇后因干预政事且涉嫌谋反,遭废黜并被杀害;唐昭宗的何皇后虽然未被正式废黜,却在宦官和藩镇势力的夹缝中挣扎,最终被朱温用绳索勒死。与之相比,像长孙皇后、武则天以及唐德宗的王皇后等少数几位皇后则得以善终,成为历史上的异数。
说到长孙皇后,她的丈夫李世民,即唐太宗,后宫中曾有不少宠妃,如韦贵妃、徐贤妃、杨贵妃、燕德妃、阴妃、杨妃等。李世民留下了十四个儿子和二十一位女儿,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宠爱众多佳丽的事实。身处这样一个“废后”频繁的时代,面对一个有着众多新宠的丈夫,长孙皇后却能安然度过一生,她究竟凭什么做到这一点?
首先,她拥有一段患难与共的早年经历。十三岁时,长孙氏便嫁给了李世民,那时正是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年轻的李世民怀抱雄心壮志,随父李渊一起举兵反隋。那段战乱纷飞的岁月里,李世民奔波沙场,而长孙皇后不仅贤内助的角色没有缺席,还时常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为丈夫积攒良好声誉。甚至有时她亲自披甲上阵,为李世民送行。经历了隋末的战乱与玄武门之变这场生死考验,这段共患难的经历让二人情感深厚,坚不可摧。
其次,她具备柔和德行的后宫管理智慧。李世民登基称帝后,长孙氏很快被册封为皇后。作为后宫的主宰,她并未以傲慢姿态高高在上,而是以柔和的德行对待其他嫔妃,亲如姐妹。正是这种亲和与宽容,使得后宫井然有序,令李世民能够专注国事,无需分心内务。同时,长孙皇后为人节俭,衣食简朴,不追求奢华,树立了后宫节俭的榜样。这样的治理方式让其他妃嫔无从挑衅,也缺乏对抗的勇气。
第三,年轻早逝为她规避了许多宫廷纷争。长孙皇后仅三十六岁便病逝。虽然年纪不算大,但也避免了更年期之后可能面临的宠爱流失问题。毕竟,年过四五十后,女人容颜渐失,能否继续得到皇帝的宠爱成疑。她的早逝无疑让她避免了被宠爱取代甚至废黜的风险。
最后,长孙皇后背后有强大的家族势力支持。她出身名门望族,北魏皇族后裔长孙氏家族。父亲长孙晟曾任隋朝右骁卫将军,以“一箭双雕”著称,在隋朝军事和外交领域建树斐然。母亲高氏是北齐皇族高氏直系,扬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儿。这样的血统和家世为她提供了坚实的家族背景。
她的兄长长孙无忌,是唐朝开国元勋兼宰相,幼时便与李世民关系密切。长孙无忌在晋阳起兵时投奔李渊,成为李世民的重要谋士,玄武门之变中发挥关键作用。他的辅佐和支持,大大巩固了长孙皇后在宫中的地位。拥有这样强大的家族撑腰,即使李世民对长孙皇后有所不满,也不敢轻易废黜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