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他立下了嫡长子刘盈为皇太子。不过,历史上确实有过刘邦想要废除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的情况。那么,为什么他最终没这样做呢?
我们知道,刘邦去世后,吕后逐步掌握了汉朝的实权,并且在接下来的15年里临朝称制。那个时候,刘邦的汉朝差点就被吕氏一族所架空。如果没有刘家其他诸王以及忠于刘家的陈平、周勃等人联合举事,群起而杀吕氏,刘家江山或许真就被吕后家族完全取代。那么,刘邦在生前为何不除去吕雉呢?
从刘邦的角度来看,吕雉或许并不是他最爱的女人。如果放在当时,戚夫人显然更加年轻、美丽、动人。与之相比,吕雉显得有些年老色衰,甚至有些不符合刘邦那时对美貌的偏好。然而,刘邦与吕雉的相遇却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当时刘邦仅是泗水亭长,吕家迁入沛县时,刘邦曾是信陵君门下的一名门客。作为年轻时的刘邦,他已经知道,若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学会如何与贵族打交道。
从那时起,刘邦便常常往亲戚家里凑饭吃,带着一帮兄弟,显得有些流氓气质。尽管如此,萧何却很快看出了刘邦的野心,虽然家境贫寒,但他早有心思为自己“养门客”,这显然是想效仿贵族的生活方式。萧何从这一点便看出了刘邦未来非凡的抱负。
吕家当时因为躲避战乱迁到沛县,正巧与当地县令有旧,得到了热情接待。很多地方有实力的家族纷纷带着厚礼前来拜访吕家,而当时的规矩是,若没有至少一千钱的礼物,就不能在吕家吃喝招待。这些隆重的拜访吸引了刘邦的注意。看到大家都带着厚礼,刘邦也想搭上这条线,于是便高声喊道:“刘季贺万钱!”
在当时,这一万钱可谓是一笔巨款,尤其是用来祝贺的。萧何听到后吃了一惊,知道刘邦贫困至极,甚至连自己一帮兄弟的饭都经常是蹭来的,更别提什么万钱了。吕太公也被刘邦的话吓到了,还以为是某位贵族来拜访,急忙迎接。然而,当吕太公见到刘邦时,却发现他衣着简陋,显然不像个能送万钱的人。但吕太公并没有立即打发他走,反而被刘邦的外貌吸引了。
吕太公阅人无数,但刘邦的相貌在他眼中堪称最好。他不仅有威仪,而且还看上去有着极大的富贵相,古人对相术深信不疑。于是,吕太公并未计较礼物,反而邀请刘邦入座。最终,在吕太公的坚持下,他将18岁的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刘邦自然也对吕雉的美貌深感喜爱。
由于吕雉在刘邦心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两人很快生下了一个儿子——未来的汉孝惠帝刘盈。随着刘邦的崛起,封为汉王,吕雉由于渐渐衰老,失去了刘邦的宠爱。尽管刘邦始终行善,但他对美色的喜好始终难以抑制,很快便宠爱上了戚夫人。而吕雉身为刘邦的正妻,虽然表面不显山露水,内心却心生怨恨。她对戚夫人、管夫人、赵子儿等受宠的妃子心生嫉妒,甚至在刘邦为逃命时,将刘盈和吕雉等人丢下马车,这让吕雉愈发伤心。正是这些积压的怨恨,导致了吕雉掌权后的疯狂报复。
在刘邦统一天下后,韩信、彭越等人纷纷遭到清除。而此时,刘邦的身体也日益衰弱,他开始更加担心大汉江山的未来。面对外有匈奴,内有诸王的威胁,刘邦担心太子刘盈难以驾驭这些复杂的局势,于是萌生了加强刘盈威信的念头。
当英布叛乱时,刘邦本打算借此机会让刘盈立下军功,于是让他领兵平叛。但当时的汉军将士只服从刘邦的号令,刘盈的威望并不足以指挥军队。无奈之下,刘邦只得亲自出征平叛。回到长安后,刘邦开始思考换太子的事,这时戚夫人不断在他耳边煽动,进一步加深了他换太子的想法。
为了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吕雉开始与政治盟友张良等人商议。当张良劝说无效后,吕雉甚至请来了商山四皓让他们出面劝刘邦。刘邦权衡后意识到,若真的更换太子,可能会引发天下动荡,便最终打消了这一念头。
那么,刘邦为何不除掉吕后呢?这其实涉及到许多复杂的考虑。若他更换了太子,吕雉的命运恐怕就危险了。与此同时,由于刘盈的威望尚不足够稳固皇位,他需要吕雉作为支柱来确保政权的稳固。吕雉作为皇后,实际上是刘盈坐稳江山的关键。而且,刘邦未曾料到的是,吕雉在拥有权力后竟然如此残忍。
刘邦在临终前曾立下白马之盟,表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然而,吕雉在掌权后,开始封吕家子弟为王,并多次违反刘邦的约定。她的残忍在刘邦的宠妃戚夫人、管夫人、赵子儿等人的惨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戚夫人甚至被做成人彘。更让人心寒的是,吕雉还让刘盈观看戚夫人的惨状,导致刘盈心理崩溃,最终病死。
刘盈去世后,吕雉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一些孩子,宣称他们是刘盈的亲生儿子,便立他们为帝,自己继续掌权。吕后虽对刘氏宗室大肆屠戮,但她在国家层面的治理上,仍然不失为一位强有力的统治者。她实施的节俭政策使汉朝百姓逐渐从秦末的动荡中恢复过来,并为之后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因此,虽然刘邦没有除去吕后,从政治稳定的角度来看,这一决策并没有错,但他显然没能预料到吕后在权力中将展现出的残酷与心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