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棋没法下了!”上周五晚上,我蹲在杭州河坊街棋摊前,眼睁睁看着穿白背心的老王把棋盘掀了。他可是业八高手,在省象棋联赛拿过名次的主儿,结果被个戴金链子的大哥用“花心卒 八角马”杀得三根七匹狼都抽完了还没想出解法。最绝的是,围观人群里真有人掏出手机要扫码转账,这局黑方要是赢,老王得赔八百块!
那棋盘现在还在我手机里存着。黑方车马炮压境,红帅被困在九宫中心动弹不得。最扎眼的是那个“花心卒”,就杵在e5格(象棋术语叫“花心”),活像根钢钉钉住了红方咽喉。老王的车在c线来回溜达,可黑马在b7格摆着“八角马”造型,八个方向全给封死了。
“车七进三!”人群里突然冒出个穿校服的中学生。老王眼睛一亮,手刚摸到车又缩回来:“这步是送死啊?”话音没落,金链子大哥“啪”地拍了下大腿:“好棋!”原来红车故意送吃,引开黑马后,藏在边线的红马突然跳到h7,跟底炮组成“马后炮”。这时候黑车要是敢吃红车,红帅往左一挪,黑卒再进就是送死。
这事儿在抖音都炸锅了。有个叫“象棋老炮”的账号把棋局拆成15秒短视频,配文“三根烟烧不完的杀局”,播放量直接破百万。评论区更热闹:“我爷爷用这局在公园赢了二十包红塔山!”,“黑方明显让子,真下起来红方早投了”,“八角马是清朝《梅花谱》里的招,现在街边摊还在用?”
最离谱的是有个自称“前职业棋手”的网友说,这局红方要赢得先“自杀”两个兵。他贴出动态棋盘演示:红兵先冲到黑将面前,等黑卒吃掉后,另一个兵再从侧面卡位。这时候黑方要是贪吃第二个兵,红车就能从背后偷家。这种“以死换生”的打法,把围观群众看得直拍大腿。
说到街边棋摊的规矩,这里头门道可深了。我专门问了在吴山广场摆了十年棋摊的李伯,他说:“现在年轻人下棋都爱用手机查招,可老一辈最忌讳这个。”他指了指棋盘边上的茶缸,“输赢是小事,坏了规矩没人跟你玩。”就像老王那局,要是他真掏出手机查解法,金链子大哥保准掀棋盘走人。
不过科技确实在改变棋摊生态。上周我在湖滨银泰看到个新鲜事:几个大学生用AR眼镜下棋,棋盘上能直接显示杀招提示。旁边下棋的老头们看得直摇头:“这还下个啥劲?”可年轻人玩得挺嗨,说这是“科技与传统结合”。
要说最经典的街边棋局,还得数1996年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那场“世纪对决”。当时两位民间高手下了三天三夜,最后用“铁门栓”杀法定胜负。那盘棋的棋谱现在还在象棋博物馆展出,旁边注释写着:“街边智慧,亦可登大雅之堂。”
回到老王那局,后来才知道金链子大哥是省象棋协会的教练。他说这局是特意为老王设计的:“现在年轻人下棋太急躁,这局就是要教他们什么叫‘忍’。”原来黑方看似必胜的杀招里,藏着三个致命漏洞:花心卒位置太靠前、八角马缺乏保护、车的位置太暴露。老王要是能沉住气,等黑方露出破绽再反击,根本不用抽三根烟。
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在成都宽窄巷子遇到的棋痴。那位大爷每天带着保温杯和折叠凳,从早坐到晚跟人下棋。有次他输给了个小学生,非拉着人家要拜师,说“棋盘上不分年龄,只论高低”。后来那孩子真教了他几招,现在大爷在棋摊上可神气了,见人就夸:“这是我小师父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