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真诚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不仅能第一时间获得更多类似文章的推送,还能方便参与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最大动力!
文|田卡
编辑|t
吴群敢,是国军中将吴仲禧的儿子。
1941年,吴群敢悄悄地瞒着父亲,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党员中的一员。令人意外的是,在一次秘密接头中,他竟然发现父亲吴仲禧也早已是中共的地下工作人员。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吴仲禧是潜伏在国军内部的共产党特工吗?
提到“特务”这个词,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电影里那些隐秘而勇敢的身影,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敌人的严密监控下传递极其重要的情报。
但吴仲禧的身份却十分特别。自从他潜入国民党内部以来,数年如一日地保持“冷棋”状态,默默潜伏,不引人注意。
吴仲禧来自福建,16岁时,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勇牺牲深深触动了他,激发了他浓烈的革命情怀。
得知武昌起义爆发后,他毫不犹豫地顶住家人的反对,毅然投身革命,成为福建北伐学生军的一员。
凭借战场上屡建奇功,到1926年,吴仲禧已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团代团长。在汀泗桥战役中,他指挥团部士兵,与叶挺独立团协同作战,取得了重要胜利。
当时,孙中山逝世刚一年多,蒋介石尚未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军连连胜利,大大激励了吴仲禧的革命信心。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27年“四一二”政变爆发,蒋介石背叛革命,吴仲禧愤然离开国民革命军,返回家乡。
随后几年,他并未消沉,而是积极投身农民和工人运动,参与组织多种抗争活动,其中包括后来著名的“福建事变”。
在“福建事变”期间,部分国民党将领觉察蒋介石不抗日、专注“剿共”,纷纷挺身而出,一方面抗击日本侵略,另一方面反对蒋介石的统治。
吴仲禧正是其中一员,因此被蒋介石列为通缉对象,不得不逃往广州暂避风头。
1934年,吴仲禧在广州结识了共产党地下党员王绍鏊。两人因抗日理念相合,建立了密切联系。
随着共产党抗日活动的频繁开展,吴仲禧深受感召,于1936年正式提出加入共产党。
一般来说,国军背景的将领申请加入共产党,需要经历严格考察。但吴仲禧很快获准,主要因为两方面原因:一是他与王绍鏊长期交往,党组织对他已有较深了解;二是红军长征期间,他曾利用人脉帮助红军顺利通过粤北,获得了地方军阀陈济棠的默许。
因此,经过严密考察,党组织很快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
不过,获批后吴仲禧并未立即进入党内工作,而是承担起了另一项重要使命。
他利用自己北伐时期的身份,主动投靠刚从欧美考察归国的老上级张发奎,通过张发奎重新取得蒋介石的信任,成功回归国民党内部。
接下来的几年中,为防止身份暴露,他与党组织保持单线联系,甚至在吴仲禧申请去延安学习时,党组织也未立即同意,这主要是为了保护他的特殊身份安全。
吴仲禧本人深知自己的处境,除了全力争取张发奎的信任,稳固在国军的地位外,他始终严密隐藏着共产党员的身份。
从这个角度看,称吴仲禧为党内布置的“冷棋”一点也不过分。
实际上,由于联系单线,40年代初,吴仲禧一度与党组织断绝联系。对于潜伏身份的他来说,既要白天谨慎行事,周旋于国军将领之间,又无法在私下与党组织联络,这段时间对他来说极为煎熬。
但在那段艰难的抗战岁月中,哪怕是断联,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抗日信念,始终未曾动摇。
后来,正是因为党与吴仲禧的坚持与信任,他这颗“冷棋”在解放战争期间发挥了关键作用。
淮海战役前夕,深得上级信任的吴仲禧以“去南京治病”为掩护,将国军重要情报秘密传递给我军。
这份情报涵盖国军驻地、兵力部署、番号等核心信息,为我军的战役计划提供了极大帮助。
吴仲禧在国军内部潜伏长达12年,官至中将,经历了无数险境,却凭借智慧巧妙化解危机。他的真实身份直到1955年才逐渐揭露。
值得一提的是,吴仲禧的儿子吴群敢也于1941年加入共产党。但由于父亲身份特殊、联系单线,父子俩并不知晓彼此的地下身份。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一次组织安排吴群敢传递情报给吴仲禧,父子才意外相遇。这无疑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因为在国军节节败退的背景下,父子对立的身份难免复杂。也正如俗话说的,“虎父无犬子”!
新中国成立后,吴仲禧回归党组织,随后多年担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吴仲禧的工作隐秘且伟大,许多细节直到几十年后才被揭露。或许当他事迹公诸于世时,他已离世,但这位勇敢无畏、奋战革命前线的先辈的光辉,将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中。
——摘自《隐秘而伟大的情报战士吴仲禧》,团结报,2020-12-22
《原国民党中将吴仲禧潜伏12载 淮海战役立奇功》,莫邪青锋,2018-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