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太原的总攻战役即将全面打响。这时,太原附近有一座险峻的卧虎山,山势险要,地形复杂,易守难攻。阎锡山为防范敌人入侵,将其打造成了太原东部的坚固屏障,并自信地宣称这座山脉的防线可抵御500万精兵的攻击。
解放军太原总前委在发起总攻之前,经过充分的侦察和分析,认为卧虎山的确具有得天独厚的防守优势,决定先攻占太原城,再集中力量攻占卧虎山。然而,在进攻太原之前,必须首先将卧虎山完全包围。于是,任务交给了第二十兵团司令杨成武,并由他指派199师承担这项重要的战斗任务。
师长李水清接到任务后,迅速带领部队展开了长达15公里的奔袭,迅速抵达卧虎山脚下,将山上所有的出入通道全部封锁。李水清的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在太原城被攻下的同时,他带领的部队需要迅速对卧虎山发起进攻。然而,尽管任务清晰,李水清依然心中盘算着如何掌握敌人的战斗力情况。为了确保能够制定周密的进攻方案,他决定通过试探敌人阵地,了解敌方的火力配置及士兵战斗素质。
通过侦察,李水清了解到敌军约有5000人守卫在卧虎山上,并且山上建立了多个炮楼和防御工事,形成了密集的火力网。观察敌人的防守部署,卧虎山的确让人感到难以突破。与此同时,太原城内已经响起了零星的枪声,这无疑是其他部队趁着夜色进行试探性进攻的信号。
李水清此刻心里盘算,如何能够在不损失太多兵力的情况下,获取更多关于敌人防御的情报。他决定指派侦察科长带领三营的一个连去攻占附近的暗堡,观察敌人的防守反应和火力配置情况。侦察科长迅速带队前往,趁着夜色悄悄摸到敌人的堡垒,令敌方防线疏忽大意的是,放哨的士兵竟然在睡觉,几乎没有反应。几名战士迅速冲入堡垒,敌军完全处于睡梦中,第一座堡垒便迅速被我军攻占。
侦察科长看到敌人如此轻易地被击溃,不禁觉得意外,便决定带队前往攻击第二座堡垒。结果这座堡垒也没有遭遇太多抵抗,轻松地被攻下。此时,侦察科长意识到敌人的战斗力似乎并没有预期中那么强大,于是决定留下部队守住攻下的堡垒,并赶回去报告李水清。
李水清听后仍感到难以相信,于是他命令侦察科长再试探一次,并要求二营长带领一个连对敌方更多的暗堡进行攻击,能够突破就继续进攻,若不能攻下则及时撤退。不久,二营传来了令人惊讶的好消息:连攻两座敌人堡垒,我方不仅没有一兵一卒的损失,还抓获了敌人的一名师长。敌人这位师长正与几名军官在碉堡内饮酒,结果被我军一举擒获。
李水清此时不禁为之一振,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急忙召集政委商议:“敌人防守空虚,卧虎山并不像阎锡山宣传的那样不可战胜,敌军的战斗力远低于预期。政委,我们是否可以立刻发起进攻,抓住这个战机?”
然而,二营长随后带回的消息显示,敌军正在加紧工事建设,最近刚刚完成加固,且正处于休整状态。这使李水清意识到,现在的时机是敌军防守最为薄弱的阶段,若错过了这个机会,待敌方防御工事完善后,再想攻下此地,伤亡势必加剧。
但问题在于,解放军的总前委已经制定了作战方案,要求先攻占太原城,再集中力量攻占卧虎山。如果贸然改变作战计划,无疑是冒险的,若最终未能成功,将可能承担严重后果。尽管如此,李水清还是深感现在是最佳时机。他无法忍受错失这个机会,于是决定不再向上级请示,直接采取行动。
他立刻命令部队进入战斗状态,决定于凌晨1时发起进攻,并迅速向上级报告了情况。电话中,兵团司令杨成武惊讶地问道:“李水清,你胆子真大,竟敢改变总攻计划!我问你,能在两天内攻下吗?如果攻不下,我会严惩你。”
李水清果断回应:“司令,不用两天,明天中午之前,我就能拿下。如果不能攻下,你随时撤我职,杀我头!”
杨成武笑了,说:“好,李水清,既然你这么自信,我支持你。不过,我不会杀你的头,我会派200师增援你。机不可失,给我狠狠地打,等着你的好消息!”话音刚落,电话挂断了。
200师于三个小时后赶到并迅速投入战斗。两支部队联手,最终在第二天上午10时完成了战斗,取得了大胜。而李水清的果敢决定,不仅为卧虎山的攻占奠定了基础,也为最终取得太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