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北宋的都城,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东京汴梁,即开封。这座城市在历史上被视为北宋的首都东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具盛名的大都市。彼时,这里住着多达20万的居民,极其繁华。就像有人所描述的那样:“东华门外,集市最为热闹……这里所售卖的美食、时令新鲜的水果、各类海鲜、猎物、腌制品,以及珍贵的金饰玉器和华丽的衣物,无不展现了天下奇珍异物。若以十分为标准,客人提及要点一到二十种下酒肴,随即便可满足。每个季节的新鲜果蔬,便如茄子、瓜类等,总有新货上架,价格每对可高达三五十千,众多商贾相继以高价争抢。”不过,如果我提到北宋其实有四座都城,可能就会有不少人对此感到困惑。
实际上,北宋王朝曾设有四座都城,分别是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和北京大名府。简单介绍一下这些都城:北宋初建时,确定开封府为东京,而河南府(现今的洛阳)则是西京;在宋真宗的景德三年二月,由于宋州(今商丘市)被视为赵匡胤的发源地,特意升格为应天府。及至祥符七年正月,又再次提升为南京(指的是南京应天府,而非今天的江苏南京);而在庆历二年时,宋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建议,决定建立大名府作为陪都,这便是如今的北京大名府。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北宋的其中一座都城——北京大名府。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北京”并非指现代的北京市,而是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的两个村庄:大街和鱼营。根据《五代志》的记载,早在东晋时期前燕统治时期,大名县便设立了郡县。公元578年时,北周在此地设立了魏州。到了唐代,魏州城已经发展成了一座初具规模的大城市,算得上当时较为显赫的地方。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当时的契丹部落在今北京东部地区,如蓟县、通县和唐山一带聚集起重兵,准备对北宋发动南侵。“若让契丹渡过河去,即使是高城深池又能依靠什么呢?我听闻契丹人性格畏强而贼怯,他们急匆匆地修了洛阳,想用此作为威慑。应当将都城迁至大名,以示将亲自出征,挫败他们的阴谋。”因此,宋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提议,将大名府建立为新的都城,命名为“北京”。由此,这里便成为了北宋一个极为重要的军事重镇,具有“控扼河朔,北门锁钥”的战略地位。
建立了北京大名府后,它不仅设有外城,还专门建设了宫城。《水浒传》中曾描绘到:“城高地险,河堤深广”、“鼓楼气势雄伟”,“繁华似锦、热闹非凡”、“数以千计的舞榭歌台,成千上万座气势恢宏的殿堂寺宇”,“众多的将领守卫着层峦叠嶂的城池,百万人民栖息在这片沃土之上”。然则,这样一座昔日繁华的都城,如今却沦为了一片平凡的村庄。
category:history,content:
在明朝初年,大名府经历了一场重大洪水,导致这座城市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如今,位于大名县的大街和鱼营两个村庄的地下埋藏着无数的残砖碎瓦。此外,在前东门口、营庄、蒋庄、铁窗口、沙堤等村庄周围,也依稀可见曾经古城墙的遗址,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往昔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