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作为享有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仅是江南的一座重镇。1860年代,太平军占领了这座城市,使其成为太平天国苏福省的省会。忠王李秀成对于苏州的经营与发展寄予厚望,期望将这座城市建设成为第二个天京。对太平军而言,苏州是占领的重要战略城市之一,而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则一直梦想能够攻下这一重要据点。
1863年11月,李鸿章带领淮军与“常胜军”的部队,迫近了苏州城,开始了对这座城市的进攻。面对强敌,太平军的守军在主将谭绍光的指挥下,奋勇拼搏,誓言保卫家园,成功挡住了敌方一次次的攻击。然而,随着战斗的持续,双方的伤亡惨重,李鸿章逐渐意识到,如果继续强攻,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加惨痛,而结果也会变得更加难以预测。于是,他决定采取更加巧妙的策略,试图以智取胜,计划拉拢太平军的守将们。
在谭绍光的领导下,除了他之外,守城的太平军还有八位重要将领,他们被称为“八大王”。这八位将领包括纳王郜永宽、康王汪安钧、宁王周文嘉、比王伍贵文,以及张大洲、汪花班、汪有为和范起。他们掌握了苏州城内大部分的兵力和四个城门的控制权,但与主帅谭绍光的关系一直紧张。李鸿章通过派遣间谍深知这一情况,特别是得知“八大王”早已有投降的意图后,便乘机对他们进行诱惑。最终在12月4日,八大王联合发起了对谭绍光的刺杀行动,并割下了他的头颅。次日,他们大开城门,热烈欢迎清军入城,清军以“兵不血刃”的方式轻松夺取了苏州。
然而,李鸿章对这些投降者的忠诚并未给予应有的保护。据史书记载,李鸿章在城中设下了“鸿门宴”,趁“八大王”与自己共饮之际,暗中安排的刀斧手瞬间将八人斩首。同时,清军在城内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行动,苏州口音的居民被“放归”,而南京口音的人则遭到了残酷的屠戮,数万名太平军在毫无防备之时惨遭杀害。通过这次血腥的事件,李鸿章及其清军的残酷与背信行为显露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