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关羽在奉命北伐襄樊的时候,对东吴没有进行足够的警觉,结果让荆州陷入危机。然而,实际上关羽对于东吴的动向还是相当谨慎的。他不仅在沿江地区设立了烽火台,以便及时监测敌情,还布置了多条警戒线,确保随时能发觉敌军的迹象。同时,他也在荆州留下了相当数量的驻军,以增强城市的防守能力。
即便在吕蒙假称生病,处心积虑地安排陆逊代替他,以期麻痹关羽的警惕时,根据正史的记载,关羽所做的也只是稍微撤回了荆州的留守部队北上,并没有像后来的演义版本所描绘的那样,抽调大部分驻军。由此可见,荆州的防守力量并没有变得十分薄弱。
根据《三国志·陆逊传》的记载,在荆州之战中,陆逊在宜都、房陵、南乡、秭归等地成功击败了蜀汉的将领詹晏、陈凤、邓辅、郭睦、文布、邓凯等人,前后斩获敌军,人数更是累计达到了几万。这进一步证明了蜀汉在荆州的军队并非寥寥无几。
江陵是蜀汉在荆州的统治中心,蜀军在此地的部署显然是各地兵力中最为雄厚的。而且,江陵作为荆州的第二大城,仅次于襄阳,其城防也是相当坚固。当年,周瑜在赤壁之战后的余威中进攻江陵,跟曹仁纠缠了一年之久,也并未顺利攻下这座要塞。
在刘备掌控江陵后,城防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三国时期,由于攻城技术相对有限,守城的一方往往能获得较大的优势。因此,如果糜芳采取固守战术,吴军在短时间内很难取得攻克之战的胜利。
尽管在樊城之战中关羽被徐晃打败,迫使他放弃对樊城的围攻,然而他仍然围住了襄阳,而他的手下还有荆州的水军作为支援。魏军无法轻易越过汉水,对蜀军构成威胁。因此,关羽有可能迅速退兵回援江陵,时间上不会太过延误。
当然,假如糜芳不选择投降,吴军必然会派兵前来阻止关羽的回军。因此,关羽能否及时赶回江陵还存在一定的变数。但是从整体来看,关羽成功回援的机会是相当大的。一旦他返回荆州,吴军攻下江陵的难度将大大增加,而益州的蜀军也会随之大规模增援,吴军的胜算自然会减弱。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孙权在出兵之前肯定也考虑到江陵并不好攻克,因此很可能在出兵前已经和糜芳达成了某种秘密协议。《三国志·关羽传》和《吴录》记载,糜芳与傅士仁在吕蒙出兵之前就与孙权有所接触,主动迎接吴军,而不是在吴军攻打后才选择投降。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了权的阴谋诱导糜芳、傅士仁的细节,表明他们在蒙军进攻之前就已潜心谋划,令权在得知后大为鼓舞,最终选择以牛酒相待而达成降约。
如果没有这两位内应,孙权未必敢于与蜀汉决裂,秘密发起对荆州的突袭。由此,荆州之战可能根本不会发生,关羽也就不可能遭遇如此悲惨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