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殷商时期的文化与艺术,常常与“神秘”二字相联系。这一时期正是从原始社会逐渐迈向文明的过渡阶段,因此其文化中依旧保留着原始时代的许多特征。社会的基础行为多围绕祭祀与鬼神崇拜展开,这种对神灵的迷信一度盛行,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那个时代显得神秘莫测。
商朝遗留下来的青铜器,尤其是其上复杂而神秘的艺术图案和符号,至今令人叹为观止。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那种面目狰狞的食人怪兽——饕餮。饕餮图案的精美与制作工艺的高超,展现了当时工匠的卓越技艺,但这些图案背后透露的,却是一种充满神秘感甚至是恐怖的文化氛围。
在商朝最为恐怖的现象之一便是人祭与人殉的广泛存在。这种以活人陪葬的仪式,不仅反映了商朝奴隶制度的极致压迫,也是商朝文化中最令人震撼的特色之一。通过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考古学者还原了许多关于活人殉葬的残酷场面,展现出那个半蒙昧时代的建筑与文化氛围。
在商代,人殉逐渐演变为一种制度化的行为。统治阶级在生前享尽奢华,压榨百姓,以为死后依然可以带走财富,继续统治阴间的世界。比干的安葬就是这一制度的一个典型例证。比干墓中的“腰坑”和四角的小坑共计九个,每个坑中安置着一名持戟的奴隶和一条狗,象征着他们在主人死后仍需继续履行守护职责。比干的棺椁上方,安置着大量的铜器、玉器以及精美的殉葬物品,其中包括铜觚、铜爵、铜鼎、玉人、玉蝉、夔纹铜刀等珍贵物品。
更为残酷的是,在比干的葬礼上,48名奴隶被杀害,成为比干死后世界的一部分。他的侍妾们也被葬在棺木中,陪伴着主人离世。此外,参与葬礼的抬棺工人也未能幸免,他们与木杠、抬盘一同被埋葬。这一过程的细节堪称极尽残忍,令人触目惊心。
古人对巫术与宗教的深信不疑,让他们无视生命的价值,进行着各种极其残酷的祭祀。妇好墓的出土,便是商朝祭祀制度的另一个典型例证。殷墟中的许多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殉葬骸骨,其中不乏男性、女性,以及牲畜,尤其是马匹。这些人和动物的陪葬,显示出商朝奴隶制的极端残酷,也印证了这一时期社会的血腥和压迫。
商朝的奴隶多为战俘,隶属于王室或贵族家庭。奴隶不仅是家中的劳动力,有时也成为祭祀中的“祭品”。在商朝的祖先祭祀仪式中,常常会有大量的活人参与,他们作为殉葬者陪伴死者继续“服侍”在阴间。在殷墟发掘的某一墓葬中,至少225具尸骨被发现,这些陪葬的骸骨有男有女,姿势各异。
甲骨文的记载也证实了这一点。例如,在武丁时期,仅在卜辞中就记载了1006条关于人祭的卜辞,祭祀过程中涉及的奴隶人数高达9021人。这些记录表明,商朝的贵族并没有将这些殉葬者视作“人”,他们的生命似乎与牲畜无异。商朝王族对祖先的祭祀中,常有“牛三百、羌五十”之类的祭品记录,显示出商人对“羌人”的极度轻视和无情。
商朝的刑罚同样残忍,历史上被称为“汤刑”的刑法,分为五种:墨脸、削鼻、断肢、阉刑与斩首。这些刑罚极为严酷,并且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了监狱。然而,当时并没有成文的法律体系,刑罚的执行基本是由统治者个人意志决定的。对人命的漠视和不公,给商朝的社会氛围增添了更多恐怖色彩。
今天,我们强调生命的尊严,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但在商朝,奴隶的生命几乎没有任何价值,他们被当作工具与财产来使用。这样的历史背景,无论如何都让现代人感到不寒而栗。商朝的存在,的确让人无法忽视其带来的深刻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