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丹东位于辽宁省东南部,紧邻朝鲜的新义州,两地仅隔一条鸭绿江,而鸭绿江也作为两国之间的界河。这座城市的历史深刻印刻着中国与朝鲜的交织。新义州最初是朝鲜西北部平安北道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但在上世纪20年代,日本的侵略政策让它变得不同寻常,成为了港口并被重新命名为新义州。
1950年的秋天,世界的目光集中在这条小小的江河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正从这里出发,组成长龙,浩浩荡荡地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战场。此后的几十年,鸭绿江两岸的生活一度平平无奇。两边的居民日常衣食住行大致相同,生活条件也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丹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贫穷破旧的城市逐渐崛起,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街道上人来人往,繁华的市景令新义州的朝鲜人眼红不已。
这种城市面貌的差异,使得一些朝鲜人对比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了强烈的嫉妒感。仅仅一条江的距离,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一些朝鲜农民开始偷偷越过这条江。他们趁着冬季江面结冰的时机,冒着生命危险趁夜偷渡。越过的过程中,他们不仅需要强大的勇气,还必须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的朝鲜哨兵。如果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贸然行动有可能遭遇枪击。在丹东的居民中,时常会听到枪声回荡,那是从鸭绿江另一侧传来的。
李新,出生在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的绿江村。他的父亲李建业曾参加过抗美援朝,退伍后娶了朝鲜女人。每年春节,他都会带着猪肉和白酒,去探望自己在新义州的老战友崔先生。那个时候,李建业并没有觉得丹东的生活优于新义州,因为两地的生活条件差不多,吃的是粗粮,日常开销紧张。尽管如此,李建业的礼物依旧令崔先生非常高兴,李建业也常常在对方家中待上半个月,和战友们一起爬山,四处看看,了解新义州的样貌。可惜,李建业去世后,李新的家庭仍然与崔家保持着联系,每年往来不断。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亲情逐渐发生了变化。李新家的朝鲜阿姨不再频繁来访,几年前的冬天,她突然失踪。李新一家尝试打听她的下落,却从未得到确切的答复。这件事成为了心中无法言说的痛,每到冬天,李新总会想起那位朝鲜阿姨,怀念她带来的旧衣服和海产品。而这些衣物,妻子总是挑选一些好的,剩下的则随手丢弃。
随着新义州与丹东两地差距的加大,李新在街头遇到从朝鲜跑来的难民时,总是尽自己的一份力,给予他们帮助,尽管他们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李新依然心生同情。
二、
李新的大儿子在8岁时因病去世,虽然痛失爱子,但几后他妻子又怀上了小儿子李诚信。李家住在绿江村,地理位置偏远,村里人稀少,唯一的通行道路极其狭窄,几乎与外界隔绝。李诚信从小就听父母讲述爷爷和朝鲜战友的故事,也知道早年那位朝鲜阿姨曾经来家里求旧衣的事。李诚信对鸭绿江有着独特的情感,每年春天,他都会到江边游泳,时常望向对岸的朝鲜田地,看到那里的朝鲜人在耕作。
他偶尔也会尝试游到朝鲜对岸,试图感受一下非法越境的刺激。当他接近江岸时,朝鲜的哨兵总会用手势示意他回头,倘若他再进一步,哨兵便会拔出枪来威胁。李诚信曾一度对这些规定感到不解和好奇。某年深秋,李诚信刚结束晚自习,去打篮球,回来时已是傍晚。他推开家门,发现屋里坐着三个陌生的朝鲜青年。他们穿着破旧的运动服,看上去与自己并无太大差别,但他们的肤色黝黑且显得干枯,仿佛长期劳作在户外。
李诚信注意到他们的食量惊人,每人至少吃了十几个包子,显然很少能吃到这么丰盛的食物。这些朝鲜表哥似乎并未注意到李诚信的目光,他们更关心屋里的羽绒服和地上的旅游鞋。李诚信对他们并不感到亲近,甚至有些鄙夷,而母亲则提醒他:“你父亲曾在朝鲜求助过他们,这份恩情要记在心里。”李诚信依然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些从朝鲜来的表哥会如此急切地狼吞虎咽。
后来他才从母亲口中得知,朝鲜生活贫困,很多妇女不得不越过边界来中国谋生,许多人会嫁给这里的大龄青年或单身汉。尽管她们往往表现得很勤劳且温顺,但也有一些人会选择离开,前往更远的地方去寻找更好的生活。
三、
2006年秋天,崔秀英带着9个朝鲜姑娘决定偷渡进入中国,她们通过鸭绿江进入丹东。这个时节江水最为瘦弱,水位几乎到她们的脖子,但她们互相紧紧抓住,鼓起勇气,终于成功越过了这条横亘在两国之间的江河。她们的目标是李新家,而李新也并未拒绝这些姑娘的到来。李新带领着村民们召开了村委会,商讨如何接纳这些流亡来的姑娘们。
李新问她们是否愿意回朝鲜,结果她们一致表示不愿意。于是,李新将这个情况上报给乡政府,并联系了相关部门。这些朝鲜姑娘最终在村里安顿了下来。由于当时的户籍管理松散,10位姑娘都以汉族身份注册,顺利获得了中国的户口。这些姑娘中,有3人嫁给了残疾人,6人则嫁给了年长的男性,而只有崔秀英留在了李新家。
崔秀英不同于其他朝鲜姑娘,她白皙的皮肤、娇小的身材令她显得与众不同。她刚到李家时,便主动承担起了家里的劳动,干农活、做家务,样样精通。李新认为她非常勤快,并决定让她嫁给儿子李诚信。尽管李诚信个子不高、话不多,但他为人憨厚,和崔秀英相互喜欢。于是,李诚信与崔秀英结婚,并且李新为她购买了结婚戒指和新衣服,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婚后,崔秀英一直表现得非常尽责,照顾家庭,甚至在丈夫喝酒后也从不抱怨。在一次冬天的大雪中,崔秀英依然坚持外出工作,做菌包挣钱。她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很快便怀孕并顺利生下了孩子。与此同时,崔秀英还向朝鲜的母亲寄去了3000元人民币,但她的户口却被注销,这意味着她永远无法回到朝鲜。
李新视崔秀英如女儿,悉心照料。第二年,崔秀英明显胖了十斤,逐渐成为了李家的一员,生育了两个女儿,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