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中对文人待遇最高的一个时代。这要归功于赵匡胤在建立宋朝时所立的碑文和誓言,明确要求宋朝的皇帝不得杀害士大夫。因此,在这个朝代,士大夫们敢于直言无忌,因为他们不再有性命之忧,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主人公是鲁宗道,他是宋咸平时期的一位进士,也是北宋时期颇具声望的谏臣。鲁宗道出生于安徽亳州,幼年时父母双亡,生活条件十分拮据,是由外祖父抚养长大的。尽管他家境贫寒,鲁宗道却表现出了对学习的极大热爱,长大后终于考中进士,继而被任命为亳州的县令。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断晋升,最终成为吏部侍郎,成为北宋的名臣。他之所以能够如此高升,与他坚守的品质密不可分。
鲁宗道为人十分刚正,曾担任太子的老师时,有一次因酗酒而醉。恰好此时,宋真宗有要事需要他进宫处理。使者前往他的家中,却发现他在酒馆喝酒,使者急忙派人去寻找他。等找到他时,已是深夜。使者善心提醒鲁宗道道:“皇上必定会因你迟到而怪罪你,最好想好一个理由。”然而,鲁宗道却并不在意,他平静地回答:“饮酒乃人之常情,欺君才是臣子应受惩罚的大罪。”在他看来,酗酒不过是小事,欺骗皇上才是大错。因此,他毅然决定如实相告。待他进入宫中,宋真宗果然质问他迟到的原因。鲁宗道坦然说道:“故交从故乡而来,我家中无餐具,故而至酒肆饮酒。”
鲁宗道表明,他的朋友远道而来,自己家中缺乏招待的条件,因此带朋友去酒馆喝酒。换作其他臣子,可能因酒应酬而受到皇上的愤怒,但宋真宗听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对鲁宗道的诚实表示欣赏,决定提拔他,并告知章献太后。之后,宋真宗任命鲁宗道为谏官,专门在身边为其提供建议。鲁宗道欣然接受,迅速向皇帝建议在考核地方官的体制方面进行改革,令人惊讶的是,宋真宗当即赞成了他的提议。鲁宗道乐不思蜀,每天都在宋真宗身边不断提出建议,虽然日复一日的讨论让皇帝感到有些厌烦。
因此,宋真宗渐渐不愿接见他。鲁宗道对此非常不满,他直言皇帝花钱请他提供建议,结果却不见他,这难道只是为了虚名?“如果是这样,那我也不必继续做下去了,白拿薪水实在是让我心里不安。”鲁宗道的话让宋真宗感到有些难以应对,同时也生出几分愧疚。于是,皇帝在墙面上写下了两个字:“鲁直”。随后,他被任命为户部员外郎,兼任左右谕德及直龙图阁。
由于鲁宗道的刚直不阿,事事都要掺和,甚至在不合理的事情面前也毫不留情,他在面前的皇亲国戚面前从不低头,因此被人称为“鱼头参政”,因为他姓鲁,个性坚定,几乎像铁一般。他的言语直率,宛如鱼头般的尖锐。不过,幸运的是,鲁宗道生活在北宋这个相对较为开放的时代,他顺利度过了一生,享年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