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襄樊之战概述
东汉末年的襄樊之战,亦称关羽北伐、襄樊战役或荆州争夺战,是指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的将领关羽率领大军从荆州南郡出发,向曹魏占据的襄阳和樊城发起进攻的战役。这场战斗,关羽首先对襄阳和樊城展开了围攻,接着利用水军淹没敌军七支军队,震慑了整个华夏。然而,尽管关羽在战斗中取得了重大胜利,迫使曹魏的防线崩溃,但很快,东吴的孙权采取了偷袭策略。最终,面对曹魏和东吴联合的强大压力,关羽兵败被杀。
在这场关键的战斗中,不仅东吴的吕蒙、陆逊等将领被派遣参与,曹操也亲自督战,并投入了大量精锐兵力来守护襄樊。那么,为了应对关羽的强大进攻,曹操究竟派出了多少名重要将领?
一、曹仁、吕常、满宠的防守
襄樊之战中,襄阳和樊城的守将主要包括曹仁、吕常、满宠和赵俨等人。曹仁是魏武帝曹操的堂弟,也是陈穆侯曹炽的儿子。在战斗前,曹仁长期跟随曹操南征北战,逐渐成为曹魏宗室中的一员重要武将。襄樊之战后,曹仁接替夏侯惇成为曹魏的大将军,并在魏国的军事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吕常来自荆州南阳,曾在襄樊之战前担任横海将军,并封为西鄂都乡侯。战后,曹丕给予了吕常极高的评价,并继续让他担任横海将军职务,同时增加了他的封地,赐予他七百户食邑。
满宠则是曹仁的智囊,他为曹仁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战略建议。当关羽使用水军水淹七军后,满宠仍鼓励曹仁坚守阵地,决定与士兵们共命运。为此,满宠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战马投入水中,与士兵们发誓誓死捍卫襄樊。这一举动激励了士气,使得士兵们更加坚定了战斗的决心。战后,满宠被封为前将军,担任重要职务,并在后续的东吴战争中屡立战功。
二、于禁、庞德的援救
得知关羽对襄樊的围攻后,曹操派遣大将于禁率领七军前去支援。与此同时,庞德作为立义将军,与关羽交锋,并在战斗中射中了关羽的前额。当时,庞德骑着一匹白马,蜀军称他为“白马将军”,并对此人十分忌惮。战斗中,由于暴雨不断,汉水水位上升,导致曹魏的七军遭遇了巨大的洪灾,三万大军全军被淹。此时,于禁和庞德只能暂时避高处,等候水位退去。关羽抓住时机,指挥水军发动进攻,使得这支援军无处可逃,最终于禁选择投降。
庞德原是马超的部下,但在马超归降刘备时,庞德仍选择留下,并一直效忠曹操。水淹七军后,庞德宁死不降,最终被关羽斩杀。而于禁在投降后,声名扫地,回到曹魏后,被曹丕严厉斥责,最终因病去世。
三、徐晃、赵俨、殷署、朱盖的增援
关羽水淹七军后,曹操指令徐晃和赵俨率军增援曹仁。徐晃带领的新兵驻扎在阳陵坡(樊城北),由于这些士兵并未经过充分训练,面对关羽的精锐部队,双方势均力敌。徐晃巧妙地在营地周围挖沟设防,假装截断蜀军的后路,迫使关羽撤营并烧毁营地。此举让徐晃成功占领了偃城,逐步逼近关羽的主力。
与此同时,曹操也亲自督军,从洛阳进军至摩陂,并指派殷署、朱盖等人增援徐晃,帮助他加强对关羽的包围。至此,徐晃得到了更多的支援力量,最终有效地支援了襄阳、樊城的防守。
徐晃,曹魏的重要将领之一,早在魏国建立后便被任命为右将军,之后参与了多次军事行动,包括成功击败蜀将刘封,并占领上庸。赵俨则在襄樊之战后历任魏国的高职,包括侍中、驸马都尉、河东太守等职务,并被封为宜土亭侯。魏明帝曹睿时期,赵俨的仕途更加顺利,先后担任大司农、骠骑将军等职务。
四、张辽的出兵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为了加速偷袭荆州的进程,决定向魏国称藩,以便让曹操全力以赴应对东吴威胁。在这一背景下,曹操召集了包括张辽在内的所有大军,准备支援曹仁。张辽虽然收到命令较晚,但凭借他高效的军事指挥和快速的行军速度,他很快便赶到樊城附近。然而,在张辽尚未到达之前,徐晃已经成功打败了关羽。此时,张辽与曹操会师于摩陂,曹操亲自出车慰问他,并指示他驻扎在陈郡,继续准备进一步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