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威震华夏的关羽,如今已成为许多中国人在民间崇拜的信仰,尤其是在广东、香港和台湾等地,关羽被视为神祇供奉。然而,这位“神”与其他神祇有所不同,因为关羽确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不仅是三国时期的英雄,还是许多人心目中忠诚和义气的象征。
关羽以其忠义精神而著称,这使得他在历史上被尊奉为“武圣”,与孔子齐名。这种崇拜正是源于他无畏的忠诚与英勇。关羽的形象深植人心,身材伟岸且威严,因此,许多关姓的后代也将他视为自己的祖先。如今,关姓在中国大约有120万人,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35位,成为一个庞大的姓氏群体。
虽然关姓人士普遍宣称自己是关羽的后代,但这一说法是否经过考证尚无定论。然而,随着关羽家谱的流传,这个谜团有了部分答案。至今民间流传着十种关于关姓来源的说法,其中有三种称关姓源于其他姓氏,四种认为关姓起源于官职,另外还有三种与少数民族相关。显然,关姓的来源并不单一,具有多样的根源。
目前,国内的关姓后人普遍认定自己与关羽有血缘关系,但这显得过于草率,毕竟关姓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如果这些说法都属实,那么仅有一个支系可能是关羽的后代。实际上,关羽的后代是否存在呢?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当曹魏灭掉蜀汉时,关羽的后代几乎被满门抄斩,几乎没有幸存下来。
史料还显示,关羽出身于山西运城,因此该地流传的《关家族谱》较为可靠。家谱记载中,关羽在败走麦城后与长子关平一同战死,次子关兴也在几年后去世,只剩下两个孙子关统和关彝。关统曾被诸葛亮重用,官至虎贲中郎将,还娶了刘禅的女儿为妻,但他没有留下后代。关羽死后,被封为“汉寿亭侯”,关统继承了爵位,后因病去世,由弟弟关彝接任。
在《三国演义》中,刘禅投降曹魏后依旧住在蜀地,关彝的家族也留在了成都。钟会之乱后,曹魏军攻入成都,关彝也在这场骚乱中死去,而他是否有后代未曾记载。不过,这一情节出自小说,不能当作历史依据。历史上,《三国志》记载说,关彝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且后代也逐渐发展成了一大宗派。北魏孝文帝时期,关彝的后人关朗甚至受到了皇帝的重视。
关羽的另一个后代来自其长子关平。据说关平在战死后,妻子赵氏带着八岁的儿子关樾逃到外地避难,为了躲避追杀,他们改姓“门”。直到西晋时期,赵氏才让关樾恢复关姓。至清朝雍正年间,关樾的后代被朝廷封为五经博士,并允许世袭爵位。因此,关羽的血脉并未如《三国演义》所述断绝。
虽然关羽的后代有所延续,但经历了多次朝代更替和战乱,追溯其源已经变得极为困难。除了山西运城外,邓州和洛阳李屯的《关氏族谱》也被认为是可靠的,可以为研究关羽的姓氏来源提供依据。
探讨关姓的来源,我们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故事。百家姓中,每个姓氏背后都有各自的历史传说,而关姓尤为复杂。其中一个流传较广的说法是,关姓源自远古时期帝舜时代的董父,他是擅长养龙的高手。根据传说,董父的后代被赐予“关龙”这个姓氏。关龙氏中有一位名叫关龙逄的人物,他是夏朝的士大夫,封地在黄河北岸的“关邑”,即今天河北省栾城。关龙逄被视为关姓的正宗祖先,因此他的后代沿用了关姓。值得注意的是,关羽的姓其实并不是“关”,而是“关龙”。
另一个较为流行的说法认为,关姓起源于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大夫尹喜。当时,尹喜被任命为函谷关的关令,古人常以职务命名,所以他被称为“关尹令”。尹喜的后代将姓氏分为“关”和“尹”,这也是关姓的另一源流。古时,许多姓氏源自官职或封号,关姓显然也不例外。
尽管关羽的姓氏来源已经有所明确,但仍有一些未解之谜。关氏族谱中曾提到过关羽有“第三子”一说。史料记载,关羽只有两个儿子,且都早逝。那么,族谱中所说的“第三子”关索究竟从何而来呢?关索的故事非常传奇,传说他在关羽失荆州后回到蜀地避难,随后跟随诸葛亮南征,并立下赫赫战功。然而,这一传说并未出现在《三国志》中的记载,甚至没有关于关索的任何历史证据。关索的名字首次出现在元末明初的小说《三国演义》里,此后他被误认为关羽的第三子。最终学者发现,这一人物实际上是后人根据小说中的角色编造出来的。
综上所述,关羽的后代虽然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些痕迹,但许多细节仍未能完全解开。在史料的记载与后人的演绎之间,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家谱和考古发现,逐渐拼凑出这段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