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这个问题,我愣了好几秒。一个澳大利亚网友在Quora上问:"为什么中国衰落后总能崛起,而其他古老帝国却永远消失了?"
说实话,这个问题戳中了很多人的盲点。
翻看评论区,各国网友都在为自己的祖先"申冤"。
西班牙网友搬出了罗马帝国的辉煌战绩:鼎盛时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人口6500万,占当时世界人口的21%。
英国网友不甘示弱,坚称"日不落帝国"一定会再次伟大。
还有人提到了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每一个都曾经无比强大,但最终都化作了历史书上的几行文字。
但仔细想想,这些帝国有个共同点:靠武力征服建立,却没能真正整合被征服的民族。
就拿罗马帝国来说吧。
罗马人征服了大半个欧洲,但始终把被征服者当"蛮族"看待。他们修建了宏伟的斗兽场,铺设了四通八达的道路,制定了影响深远的法律,但就是不愿意真正接纳那些"蛮族"。
结果呢?当日耳曼人入侵时,那些被征服了几百年的民族,没有一个愿意为罗马而战。反而纷纷倒戈,加速了帝国的崩溃。
反观中国,情况完全不同。
我查了中科院历史研究所的数据,中国历史上由外族建立的王朝有十多个。北魏、辽、金、元、清……听起来挺吓人的,对吧?
但神奇的是,这些"征服者"最后都被中华文化"反征服"了。
元朝的忽必烈主动学汉语,推行汉制;清朝的康熙写得一手好诗,水平不输给汉族文人。
更有意思的是满清的例子。1644年入关时,满族人口不到100万,面对上亿汉人,按理说应该很快被同化消失。但他们选择了主动融入中华文化,结果统治了中国268年。
到清朝末期,满族贵族说汉语、写汉字、读四书五经,除了姓氏,几乎和汉人没什么区别了。
一位日本学者的观点很有意思:"武力征服如果没有文化输出,注定不会长久。"
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有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
这套体系像一个巨大的熔炉,不管什么民族进来,最后都会被"熔化"成中国人。
这种文化韧性在近代表现得更加明显。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列强瓜分、军阀混战、日本侵略……换作其他古老帝国,早就四分五裂了。
但中国挺过来了。不仅挺过来了,还在短短几十年内重新崛起。
看看今天:
这种"打不死的小强"精神,确实让很多外国人看不懂。
那位澳大利亚网友的困惑,其实反映了西方人的思维定式:他们习惯用"国家"的概念理解世界,却忽略了"文明"的力量。
国家可能灭亡,但文明可以永存。
罗马帝国没了,但没有"罗马文明";大英帝国衰落了,也没有"英国文明"。它们都是政治实体,不是文明实体。
而中国不同。我们首先是一个文明,然后才是一个国家。朝代可以更替,版图可以变化,但只要文明的火种还在,中国就永远不会真正"灭亡"。
在全球化时代,这种文明韧性更加重要。
当其他国家还在为种族、宗教问题撕裂时,中国56个民族却能和谐共处;当西方担心移民会改变国家认同时,中国却有信心同化任何外来文化。
这不是傲慢,而是5000年历史给予的自信。
正如一位网友评论的:"中国之所以是中国,不是因为我们曾经多么强大,而是因为无论多么虚弱,我们都相信自己会再次站起来。"
这种信念,或许就是那位澳大利亚网友永远无法理解的"中国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