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溥仪一生中最憎恨的人是谁,那么军阀头子孙殿英无疑是其中之一。1928年夏天,孙殿英奉命北上捉拿叛匪马福田,途中经过清东陵时,他的贪欲激增,拿起炸药,将这个存在了300年的皇家陵墓炸出了一个大洞。随即,他下令让士兵冲入陵墓,盗走了其中埋藏的无数珍贵文物。就这样,一个曾经的军阀变成了盗墓贼,而清东陵中无价的文物,也永远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至今难以追寻。可是,这位贪婪无度、无法无天的军阀,却有一个儿子,他的未来与父亲截然不同,竟成了举世尊敬的伟人。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928年6月的一天夜晚,随着“轰隆”一声巨响,遵化县一带的村民被惊醒了。人们纷纷跑出房门,四处张望着爆炸的源头。然而,第二声爆炸再次响起,这一次,大家听得更清楚了:爆炸声来自不远处的清东陵。紧接着,第三声、第四声爆炸相继响起,声势如同鞭炮般在山谷中回荡。村里的老人看着爆炸的方向,叹了口气,说道:“看来清家真的是要遭此劫难了。”大家都知道,清东陵已经遭到了盗墓者的袭击。
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大批兵卒进进出出清东陵附近,手中常常抬着看起来沉重的空箱子,进入陵墓。而每当他们离开时,箱子里已经装得满满当当。村民们曾试图上前查看,却被持枪的士兵阻止,甚至有士兵扬起枪,威胁着他们。这些兵卒的威胁让大家不敢靠近,渐渐地,也没有人敢再上前围观。最终,有消息传出,原来这场盗墓行动的幕后黑手正是“土匪军阀”孙殿英。消息一出,社会一片哗然。虽然清朝早在17年前已经灭亡,但这类盗墓行为仍然让人难以容忍,因为皇家陵墓承载着国家的历史与文化,而非私人财产。
孙殿英的行为并非偶然,若回顾他的“发家史”,便不难理解。他的贪婪几乎是天性使然。孙殿英,乳名金贵,字魁元,1889年生于河南永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那个时代的农民生活极为困苦,他常常受到地主的剥削与辱骂。三岁时,他因天花留下了疤痕,这也让他得到了“孙大麻子”这一外号。尽管生活艰苦,孙殿英却没有吸取艰难环境所带来的教训,反而顽劣成性,常常和一群狐朋狗友四处流浪,做一些偷窃和恶作剧的事情。渐渐地,他染上了赌博和吸毒的恶习。
在1913年,军阀混战的时代,孙殿英看到了出人头地的机会。通过赌博结识了土匪头子张治公,得知张治公拥有军队后,二人联合起来,在当地烧杀抢掠,除了抢夺财物外,他们还做起了走私毒品的生意,大发横财。很快,孙殿英便意识到他可以利用庙道会来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势力,于是他以此为掩护,开展毒品贩运,从中获利。在多年的混迹江湖中,他不断投靠各路势力,最终成为一个小军阀。
1925年春,孙殿英部被收编进了国民革命军,逐渐壮大,成为一支有力的军队。1928年,孙殿英被任命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然而,随着马福田叛变,孙殿英与马福田合谋,炸开了清东陵的皇室墓地,抢夺了大量珍贵文物。这一行为,引发了全国的愤怒和谴责。即便清朝已经灭亡多年,但这种对文化遗产的亵渎,仍让无数人感到痛心。
后来,孙殿英投靠了蒋介石,并在其部队中担任重要职务。1928年,他再次通过爆炸将清东陵打开,并盗走大量文物。尽管全国舆论愤慨,要求严惩孙殿英,但蒋介石由于收受了大量贿赂,最终只是口头批评,并未追究其责任。而清东陵的文物则被纷纷贩卖到海外,至今大部分已难以找回。
然而,孙殿英的后代却完全不同。孙殿英的儿子,孙天义,生于1931年,虽然从小生活在父亲的恶名中,但他并未因此堕落。相反,孙天义将父亲的恶行视为反面教材,努力学习,并最终考入北京辅仁大学。他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学教师,长时间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任职。几十年间,他努力培育无数学子,最终成为该校院长。1992年,孙天义得知中央计划修整黄帝陵的消息后,主动提出要为基金会出一份力。这一决定,源于他内心深处的一种弥补父亲罪行的愿望。
孙天义在修缮黄帝陵的过程中,倾尽心力,募集资金,最终使得黄帝陵修复工程顺利完成。经过近九年的努力,黄帝陵不仅恢复了原貌,还焕然一新,成为了国家的文化瑰宝。在这一过程中,孙天义不断奔波,为文物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他个人也因此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和尊重。对于孙天义来说,能够在他的余生为国家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无疑是他最为自豪的成就。
在2001年黄帝陵修缮完工的那一天,孙天义站在新的陵墓前,眼中含泪,感慨万千。他的一生,虽然背负着父亲的罪恶名声,但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退休后的孙天义依然活跃在教育和文化领域,并继续为国家的高等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2021年,年逾九十的孙天义重返讲台,为数百名学子授课,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对于他来说,能够为国家培养人才,已是他生命中最值得骄傲的成就。